能不能別咬指甲了?
- 發佈時間:2015-07-22 08:31:22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種行為給他們鼓舞,當刺激過大時,確實會幫助他們冷靜下來”。就像尼古丁一樣,咬指甲有兩方面的功效:既能在特定情況下鼓舞人,又能夠讓他放鬆。
早期理論是不被承認的
1000年前就有這種行為,古希臘哲學家克裏安西斯據説就沉迷于咬指甲。
在近現代,沒有數據顯示我們承受著巨大痛苦(從技術上來講,被稱為“咬甲癖”)。但是小規模的研究顯示,20%左右的成人經常咬指甲,這表明數百萬美國人都在這麼做。
研究紊亂行為問題的心理學家弗雷德·門德爾説:“每個人都會咬指甲,有些人在意識到這樣做會對自己有害時,就不會將其當成一種日常行為。”這當然適用於一小部分人群,但是他説,咬指甲仍然是一個常見的問題。
即使過度咬指甲很普遍,但是心理學家僅在最近幾十年才開始研究這一問題。當前的假説是,咬指甲能夠幫助我們安撫情緒。當我們厭煩的時候,能夠獲得啟發;當我們壓力大或者沮喪的時候,能夠讓我們得到暫時的平靜。
早期對咬指甲的解釋大多數被徹底無視。例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相信嬰兒期被過度護理會導致所謂的“口吃”——這些嬰兒長大後更傾向於咀嚼指甲和其他物品,偏好口交。對於這個觀點,弗洛伊德並沒有證據,這一觀點也沒有追隨者。20世紀90年代,大多數心理學家開始區分咬甲癖和身體重復紊亂症。一個大問題隨之而來,那就是咬指甲是否屬於強迫症?其中,許多研究身體重復紊亂症的人不贊同。
新理論:咬指甲幫助我們安撫情緒
最近,心理學家得出的理論是:咬指甲能夠提供暫時的逃離,分散注意力,獲得放鬆。
美國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自己也有咬指甲的歷史,一直持續到16歲。他説,每當忍不住咬指甲時,他都能感覺到自己內心強烈的焦慮。為什麼焦慮?他給出了兩個原因:第一,繼父過於暴力,經常沒有徵兆就開始揍他;第二,媽媽情緒變幻莫測,他沒法預料她下一步會説什麼、做什麼。
最近,由莎拉·羅伯茨和其他研究者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魁北克大學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將有咬甲癖、拔毛髮癖或者以其他身體部位為重點的重復行為的人陷入設計好的“沮喪”(給他們一個很困難的任務,不可能完成)、“煩惱”(被關在一間屋裏,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做)、“焦慮”(觀看一部可怕的飛機墜毀事件的電影)、“放鬆”(在舒服的椅子上觀看一部影片)中,並觀察他們的反應。
羅伯茨説:“比起放鬆的狀態,人們在緊張或者厭煩的狀態中更容易有這種行為。”精神分析學派對此有兩個解釋:
1.口欲期沒有得到滿足。
所謂口欲期,即孩子1.5歲前的這一個時期。這時,孩子的心理能量集中在口部,吮吸和撕咬既能給他們帶來快樂,也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只是,很多大人都認為太臟了,會限制孩子這麼做。如果限制得過於厲害,那麼孩子反而會執著吮吸和撕咬。
2.攻擊慾望被壓抑。
牙齒和指甲是人類體表最堅硬的部分,而對一個孩子來講,它們則是最有力的攻擊武器。心理專家傾向於認為,咬指甲這樣的行為,既意味著一個人將攻擊轉向自身,也可以説,是一個人主動毀掉自己最具攻擊力的武器。
如何停止咬指甲
例如,如果你在看電視的時候習慣性地咬指甲,你可以在沙發上準備看電視前,嚼口香糖或者用手玩點兒小物品;也可以在沙發邊放置一些標誌牌,強化自己不想咬指甲這種觀念。
如果你還是停不下來,還有一種方式可以阻止你:給指甲涂上透明指甲油。指甲油本無危害,但是一旦涂上這些,讓嘴巴和指甲稍微一接觸,你就會覺得嘴裏的味道很噁心,直到你吃點兒別的東西。有些人採取這個措施獲得了成功。
不管你採用何種方式,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改掉你的壞習慣或許不會立即見效。所以如果你失敗了,並不意味著你要放棄。你仍然有可能改掉這個習慣——直到有一天,咬指甲就不會再出現在你的頭腦中了。
(據《外灘畫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