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微小善舉溫暖他人

  • 發佈時間:2015-07-22 05:46:4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清爽短髮、笑聲爽朗,這是中建二局四公司退休職工鄭麗萍給人的第一印象。鄭麗萍今年57歲,十幾年來,不論是在汶川災區、雪域高原,還是在自家社區,她始終不斷地踐行著一個個微小善舉,溫暖他人。

  “感謝您支援月捐計劃,每月捐款10元錢,小付出,大力量!”對某公益網捐款的反饋,鄭麗萍早就習以為常。她2006年加入河北唐山市紅十字會的愛心救助活動,每月捐助10元錢幫助失學兒童上學,至今已有9年多。每月領到退休金,第一件事就是把救助活動的款先匯出去,這已經成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每月退休金2000多塊,每月拿出個10塊20塊的,雖然不多,管不了大用,也是我的一份心意。”鄭麗萍説。

  細數十幾年時光,鄭麗萍的“心意”有許多。家中抽屜裏厚厚一沓獻血證,記錄著她先後獻血13次,獻血量達2600ml;鄰居80多歲的老兩口叫她“親閨女”,幫老兩口打掃衛生、買米買面、陪護治療,鄭麗萍當成自家事來幹;與驢友結伴出遊自帶垃圾袋,揀拾沿途垃圾,數年如一日,帶動更多人加入活動。“我估摸著這幾年我們揀拾的垃圾都能裝滿3個翻鬥車了。”鄭麗萍説,“其實這些都是順手的事兒。”

  有在舉手投足間就能做的好事,也有克服困難、千辛萬苦才能達成的善舉。2008年,全國人民的目光都聚焦在四川汶川地震災區。面對災情,鄭麗萍再也坐不住了,她説服家人,告別年近80歲的老母親,參加了唐山自費抗震救災小分隊志願者救援隊,成為這個10人小分隊中年紀最大的一位,也是唯一的女隊員。在綿陽市救助站裏,她搬運救災物資、洗菜做飯、看護傷病員,連續奮戰、不知疲倦。“在汶川的日子裏,我來不及去思考、感慨、悲傷,每一件事都需要人去做,我只要踏踏實實做好就行。”鄭麗萍含著眼淚説。

  2010年,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又牽掛著鄭麗萍的心。“我正在家裏洗衣服,無意中看到了西藏墨脫的孩子們需要幫助的電視畫面,心裏久久難以平靜,最後決定到西藏走一趟。”鄭麗萍説得容易,路上的實際情況卻十分艱難。她先是到達西藏拉薩德吉孤兒院,為孩子們捐款2000元,又不顧嚴重的高原反應,徒步前往墨脫希望小學,給孩子們背去兒童讀物、學習用品、衣服、食品。當時,西藏墨脫還未通公路,她和同行隊友穿越無人區,一來一回用了整整21天。

  説起這些令人敬佩的善舉,鄭麗萍覺得自己很平常。“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只是願意去做。”鄭麗萍説,“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和事,如果每個人都能伸出一隻手,那就是一大群手,什麼困難不能戰勝?什麼難關過不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