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何改 如何改 誰監督?

  • 發佈時間:2015-07-22 01:30:4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齊中熙丁 靜趙文君

  交通運輸部21日公佈了《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修訂稿對今後收費公路建設資金來源、收費期限、收費公路轉讓等事項做出重大修改。

  收費公路事關百姓出行、經濟運作,修訂稿怎麼改、為何改、誰監督?記者採訪了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和專家。

  為何改,建養資金從哪來?

  條例修訂稿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收費公路建設、養護資金來源的變化。喊了30多年的“貸款修路,收費還貸”將成為歷史。

  “根據新修訂的預演算法和財稅體制改革的要求,今後政府為發展公益性事業的舉債渠道將統一調整為發行政府債券,並實行總量控制,不得再以其他方式舉債。”交通運輸部法制司副司長魏東説。

  他表示,現行條例規定的由地方政府交通管理部門利用貸款或者有償集資建設收費公路的籌融資模式因此必須進行調整。舉債和償債主體將從交通管理部門變更為地方政府,方式為發行政府專項債券,政府管理的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必須全部納入政府預算管理。

  “我國國家公路網還處於大規模建設時期,但面臨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現行條例對政府與投資者、債權人的權利、義務界定不清晰,難以保障投資者獲得合理回報。新建公路很難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銀行放貸意願也在減弱。”魏東説。

  交通部公路局副局長王太説,“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建設模式是在過去政府財力嚴重不足的條件下實行的。但隨著我國路網不斷發展,同時上世紀90年代建成的高速公路逐步進入大修養護期,收費公路的養護和運營管理資金的來源就成為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如何改,收費期限怎麼定?

  現行條例對收費公路都設定了不同的收費期限。近年來,最早建設的一批高速公路收費面臨收費集中到期、債務集中償還問題,一些地方或經營單位利用不同手段延長收費期限,引發社會爭議。修訂稿對收費期限如何修改?

  高速公路將不再規定具體的收費期限。魏東表示,政府收費公路中的高速公路實行統借統還,不再規定具體的收費期限,按照用收費償還債務的原則以實際償債期為準。債務償清後,實行養護管理收費,解決高速公路養護費用的問題。

  特許經營公路的期限按照收回投資並有合理回報的原則確定。其中高速公路的經營期限一般不得超過30年,投資規模大、回報週期長的,可以約定超過30年。特許經營高速公路期屆滿後,實行養護管理收費。

  此外,對一級收費公路改建為高速公路或者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改擴建工程,可重新核定償債期限或經營期限。除高速公路以外,其他所有政府收費公路和特許經營公路在期滿後必須停止收費,剩餘政府性債務全部納入預算管理。

  高速公路為何要長期收費?王太解釋説,這實際上體現了本次修訂採取的“用路者付費”和“兩個公路體系”的原則。

  “目前財政無力承擔所有公路的建設和養護費用,堅持收費就成了必然選擇。今後高速公路注重效率,依靠收費;普通公路照顧公平,依靠稅收。”他説。

  魏東表示,今後佔公路總里程97%左右的非收費公路是主體,由一般公共預算保障。佔公路總里程3%左右的以高速公路為主的收費公路是補充,採取收費的方式,向公眾提供可自由選擇的通行服務。

  誰監督?不能一家説了算

  從去年開始,全國高速公路收支情況才開始向社會公佈。即使如此,今年廣東交通廳還是擺了一道“烏龍”,不到一月公佈了兩個數字差距較大的賬本。

  魏東承認,現行條例在收費公路資訊公開以及對轉讓、運營的監督管理等規定不完善,政策執行中暴露出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嚴格規範。

  “收費公路政策在實施中由於資訊公開不足,再加上實際工作存在的如收費公路轉讓的不規範、對部分收費公路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難以保障社會公眾對收費公路運作管理必要的知情權,造成公眾對有關政策了解不全面,甚至存在誤解。”他説。

  條例修訂稿強化了政府對收費公路的監管。

  明確政府收費公路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加強政府對收費公路資金使用、公路技術狀態和通行服務水準的監管;通過特許經營協議明確經營者的權利義務,規範和限制特許經營行為;建立收費公路資訊公開制度等。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戰略所所長徐麗認為,無論是財政資金還是收費都應受到監督,同時對一些地區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

  北京聖大律師事務所律師趙瑛峰認為,只有政府監督是不夠的,應該引入第三方機構監督、審計,把收費的情況摸得明明白白。全國包括地方定期向社會公佈收費公路經營狀況,地方可以委託各級人大、或第三方機構監督收費公路的資金來源、走向等,避免讓政府或交通管理部門“自説自話”。

  他説,條例修訂要注意彌補以前制度的漏洞。如明確所有收費公路資産不得轉讓和上市交易,同時規範和限制特許經營行為,防止出現不合理收益或者服務品質不到位的行為。

  (新華社北京7月21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