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餐飲”火了

  • 發佈時間:2015-07-21 08:32:26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七月榕城,時而烈日炎炎,時而驟雨襲人。如何足不出戶享受美食?新興的網路訂餐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動動手指,美食送到門口,有了“網際網路+”,舌尖上的體驗也變得更輕鬆愜意。

  然而,當消費者享受便利,餐飲商家借力發展時,食品安全、市場監管、責任歸屬等問題也隨之而生,引發人們的關注和疑慮。

  訂餐平臺搶灘福州

  在福州環球廣場上班的陳小姐是個老饕,最近每逢飯點就拿起手機,在各訂餐平臺上尋找心儀的特色菜。“以前訂餐只能打電話,選的菜式就那幾樣。現在有了各種外賣APP,方便很多。各種地方菜都有,甚至連火鍋都能送到府。”

  陳小姐的話道出許多人的心聲。近年來,各類外賣送餐平臺走俏榕城,如淘點點、百度外賣、餓了麼等,都成為不少年輕人青睞的對象。無論是餐飲大咖、知名老鋪還是新開潮店,只需點點手機,就有外賣人員到指定商家打包,按時送到家。

  福州市餐飲烹飪協會秘書長陳偉傑説,第三方網路訂餐外賣業務正在國內蓬勃發展,福州加入第三方平臺的餐飲企業已有數千家,在網路平臺的銷量也持續上升。另據了解,我國餐飲消費總額預計2016年將達7000億元,其中,第三方平臺網路訂餐將佔10%。

  面對如此誘人的蛋糕,各大平臺公司各顯神通,搶佔地方市場。在行銷手段上,首單返現、滿額補貼、免送餐費、贈送餐券等優惠促銷多管齊下;資本市場也風生水起,鉅額融資消息不斷,如新希望産業基金等向易淘食注資2000萬美元,美團獲7億美元融資,餓了麼獲3.5億美元E輪融資……

  與實力雄厚的全國性平臺相比,福州本地的平臺公司無論是資金、技術還是人才,難免相形見絀。幾輪交鋒過後,許多企業鎩羽而歸。一度坐上福州外賣平臺頭把交椅的123外賣網,現已改弦更張,撤離餐飲外賣市場。“這種燒錢的遊戲,我們玩不起。外賣巨頭有全國性的市場、領先的技術力量、經驗豐富的行銷團隊,更重要的是,有強大的資金實力作為後盾。”公司負責人陳明富説,“這些是本地公司很難比拼的。”

  那麼,本地平臺公司路在何方?專家建議,本地企業應區別於全國性公司的標準化、統一化模式,發揮區域優勢和個性特色。可考慮向餐飲上游産業鏈方向拓展,解決餐飲商家的原材料供應問題。相比全國性平臺,區域性公司在採購渠道、生鮮供應等方面更具優勢,有望在這一領域開闢新藍海,從而避免與全國性平臺在下游外賣領域短兵相接。

  平價餐館掘金網際網路

  陳偉傑指出,借助“網際網路+餐飲”東風,本地企業中真正嘗到甜頭的是各類中低端價位的餐飲公司。這些餐飲企業主要有三類:一類是主營小龍蝦等佐酒菜品,定位宵夜外賣的特色餐廳,如秘覺、鬥魚、四季花漾等;一類是低價走量的中西式快餐;一類是較知名的連鎖品牌商家,如大豐收魚莊、黃鶴樓、小魚小牛等。

  以福州秘覺外賣為例,這是一家主營小龍蝦、田雞、海鮮等特色菜,定位休閒娛樂類外賣的餐館。“我們于去年11月成立,到現在每月營業額增長幅度都超過50%。”公司負責人陳舒艷説。

  是什麼讓這家初創公司高速發展?網際網路。該公司創始人是一群網際網路行業出身的“80後”。去年,他們預計網路訂餐將在福州市場迅猛發展,便果斷進軍這一領域。經仔細考量,他們避開強手如林的第三方平臺業務,直接經營更接地氣的實體餐館。在定位上,他們將經營範圍限定於外賣,不經營傳統堂食,以便最大程度發揮網際網路優勢。

  有舍才有得。秘覺在細分領域精準發力,以低價應季海鮮外賣起步,一方面在菜品、包裝、送餐服務等方面精益求精,另一方面通過微網志、微信朋友圈、微店等渠道迅速引爆知名度和影響力。如今,他們牽手多家訂餐平臺,月銷售額已超百萬元,主打菜品香辣小龍蝦每月銷量就超過萬份。

  搭載“網際網路+”快車,一些傳統商家也受益匪淺。醉得意、東北佬、周麻婆等餐館線上下早已打響高性價比口碑,在網路平臺,這樣的優勢更得到充分發揮。更讓消費者高興的是,以往人滿為患的品牌商家也放低身段,增設外賣業務。主打幹鍋類菜品的小魚小牛登陸外賣平臺後,銷量穩步增長,目前僅在百度外賣平臺上月銷量就有近百份,客單價均在百元以上。

  “我們的網路外賣才剛起步,面對的難題也較多。因為品牌餐飲更注重實體店的環境、就餐體驗、客戶服務等綜合因素,而在外賣渠道,客戶可能更關注性價比。怎麼樣在網路平臺上體現我們的品牌優勢,將是下階段努力的方向。”小魚小牛負責人説。

  新業態産生新問題

  在網路訂餐迅猛發展的同時,商家資質把關、食品安全監管、消費者權益保障等一些新問題也隨之滋生。陳偉傑表示,“網際網路+餐飲”是個新業態,涉及平臺、商家、送餐員、消費者等方方面面,沒有現成的法規條例可供參照,解決這些新問題需各方共同努力。

  縱覽外賣平臺,消費者最頻繁的“吐槽”點在於外賣速度慢、食品偷工減料。“説好的12點到結果拖了一個多小時”“點的酸菜魚只有酸菜不見魚”……這類抱怨隨處可見。

  一些消費者對外賣餐館的資質和衛生情況也心存疑慮。即使是知名外賣平臺上,也有不少商家沒亮出營業執照或餐飲服務許可證,至於衛生狀況就更難把控。有實體店的商家可由相關部門監管,但部分純外賣餐館沒實體店,這類業者如何管理?

  對此,福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食品安全法》裏對餐飲外賣沒詳細説明。但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網路交易管理辦法》規定,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應對申請進入平臺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主體身份進行審查和登記,並公開其營業執照資訊。接下來,該部門將加強對外賣餐飲的安全監管,對提供送餐服務卻沒有資質的店家堅決予以取締。

  就部分商戶未顯示證照等問題,淘點點、餓了麼等平臺負責人表示,由於前期擴張速度過快,一些商戶資料難以即時更新,他們將儘快在網站上補齊證照等資料。對新加盟的商家,他們將嚴格把關,及時公佈相關證照。此外,各平臺也紛紛加大食品安全保障,如餓了麼推出“外賣保”計劃,美團推出外賣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等,為食品安全再添一道防火牆。

  網路訂餐後萬一發生食品安全問題,該找誰理賠?福建瑞權律師事務所律師呂元輝表示,消費者權益受損時,應主要由食品的生産者、銷售者承擔責任,外賣訂餐平臺作為第三方應承擔過錯責任,過錯標準根據其承擔的注意義務來確定。此外,消費者就餐時應盡可能索要正式發票,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編後>>>

  新技術帶來新希望,新希望也會重塑新格局。儘管“網際網路+”帶來的蛋糕巨大,但不可避免也會帶來行業的重新洗牌。相比快速進入新潮流的純外賣餐飲,傳統餐飲感知涼熱、轉身擁抱“網際網路+”的動作明顯較慢。其實,深耕多年的傳統餐飲有店面、有口碑、有保障,只要能主動適應、著力推廣,未必不會在“網際網路+”領域收穫比純外賣餐飲更多回報。

  值得一提的是,在“網際網路+餐飲”領域,純外賣餐飲往往是“一招鮮,吃遍天”,只要做精、做好兩三道招牌菜,輔以小菜、主食,就能製造火爆的口碑,節省了繁複的切配程式和高昂的人工成本,也為快速批量出菜送貨提供了可能。這可能是傳統餐飲轉型可以借鑒的一點。

  總之,在進軍“網際網路+”的過程中,傳統餐飲需向純外賣餐飲學習行銷的技巧、小而精的身段,純外賣餐飲則需學習傳統餐飲精益求精的精神,把好食品安全關。而監管部門,更應及早應對,制訂規章標準,讓“網際網路+”之風重塑出欣欣向榮、運轉有序的餐飲業新貌,而不致産生無序競爭,成為叢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