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沙海深處綠色轉身

  • 發佈時間:2015-07-21 06:14:5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寧夏中衛市位於騰格裏沙漠邊緣,曾因企業向沙漠排污而被媒體曝光。如今,中衛人痛定思痛,走上了搬遷治污、綠化美化和轉型發展之路。

  搬遷改造促治污

  從中衛市區驅車向東北方向行駛25公里,《經濟日報》記者來到騰格裏沙漠深處,看到了變黑的沙漠。“前邊兩公里處叫吊坡梁,看到那幾幢廠房了嗎?污水就是從那裏排出的!”順著中衛工業園區環保分局局長袁波手指的方向,遠處的幾幢廠房已很破舊。來到門前,寧夏明盛染化有限公司已經人去樓空。

  明盛染化公司是一家生産紡織行業染料中間體的化工企業,過去由於環保設備和技術不過關,每年向沙漠排放20多噸含酸廢水。儘管企業也採取了一定的環保措施,將廢水放入排污池與石灰拌和形成碳酸鈣,再將碳酸鈣埋進沙漠,但仍對沙漠有污染。

  “過去工業基地靠近沙漠,自2013年開始,中衛市要求企業搬遷進入工業園區。”袁波説,近兩年中衛市積極幫助企業籌措資金,進行環保技術改造。在明盛染化公司佔地150畝的新廠區,投資6000多萬的酸性廢水四效蒸發濃縮裝置,通過對廢水四級處理反覆迴圈提取,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生産農藥中間體“多菌靈”的寧夏瑞泰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實施“二布一膜”技術工藝,解決了廢水外流的問題。藍豐精細化工公司投資1.2億元,採用國內最先進的中水回用系統,通過低溫脫鹽等一系列工藝,每天霧化處理2000噸廢水,生化處理1000噸廢水,解決了含氯化鈉廢水排出的隱患。

  “動手術”轉型

  “這次沙漠排污問題被媒體曝光,既是壞事又是好事,它逼迫我們痛下決心對全市工業結構進行大手術,實施‘華麗轉身’。”剛上任的中衛市市長萬新恒對記者説。中衛市工信局副局長雍平華介紹説,從2008年起,儘管中衛工業發展比較快,但一度走進盲目擴張的誤區,鐵合金、電石、電解鋁等項目比重大,高能耗企業佔50%以上。2011年到2013年,中衛的能源消耗一直超標,從2011年736.83萬噸標煤,到2014年824.25萬噸標煤,中衛始終在拖寧夏完成節能目標的後腿。

  如何轉身?2013年中衛市提出了工業經濟“四主一化”發展的新思路,即優先發展旅遊業、資訊産業、現代物流業、特色農産品加工産業和實現新型工業化。

  兩年不到的光景,轉型初見端倪。中衛市光伏、風電裝機容量分別達1190和168兆瓦,建成並網發電容量分別達到811和940.5兆瓦;開工建設了50兆瓦生物質能發電站一座;備受國內矚目的寧夏中關村科技工業園西部雲基地,今年年底5萬台將上線運營,2016年計劃20萬台上線運營;枸杞深加工特色産業已發展為6大類幾十個品種,遠銷歐美及東南亞20幾個國家和地區。

  人人都是清潔工

  “騰格裏的環保隱患不僅僅是企業排污,還有遊客亂扔垃圾。”袁波介紹説,隨著沙坡頭這個國家5A級景區名氣漸響,騰格裏沙漠遊客數量每年劇增38%,人滿為患也帶來垃圾遍地。

  為了實現旅遊垃圾“零排放”,中衛市和港中旅每年投入近兩個億改造沙坡頭的硬體環境。隨著一個個硬性制度出臺,沙坡頭的經營者人人都是監察官,個個都是清潔工。旅遊旺季,人們會看見景區內不僅小商販會及時自覺地清理垃圾,就連開沙漠越野車的司機也隨身攜帶垃圾袋,在沙漠深處見到垃圾便會及時撿回。今年“五一”和端午節期間,身著白衣、綠褲、紅帽的數百名學生志願者穿梭在人流中間,成為沙海深處的獨特風景線。

  中衛市還累計投入3.8億建設22平方公里1萬畝水域的騰格裏濕地公園,放養沙湖生態魚15種,珍稀候鳥136種、70萬隻;沙坡頭義務植樹及各類灌木6.4萬棵,鋪建草坪綠地1.2萬畝、遊步道800余米。大漠、濕地、綠洲、黃河,走進沙坡頭的八方遊客得以飽覽山清水秀、浪漫沙都的自然風光。

  當你騎著駱駝再次走進騰格裏,望著浩瀚無際金黃色的沙丘激動不已,了解沙海深處故事的人,定能告知你這一片金黃背後中衛工業的“轉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