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安徽天長:不用抗生素養出健康豬

  • 發佈時間:2015-07-21 03:33:0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范正磊王冬梅

  安徽省天長市仁和集鎮南尖村村東頭的薛德國不用抗生素,養出了“綠色”生態豬。近日,筆者來到了南尖村,了解這家豬場養豬方法和普通養豬究竟有什麼不同。

  “無抗養殖”挑戰傳統模式

  薛德國的豬場位於仁和集鎮南尖村村東頭,豬場四週被幾面大魚塘環抱,這裡遠離居民區,環境優美,是適合綠色生態養殖的好地方。豬場老闆薛德國是本村村民,今年47歲,從事養豬業已30多年了,2008年6月創辦“三太養豬專業合作社”。

  “我14歲就離開學堂,幫父親養豬了。”薛德國説,那時家裏養殖規模很小,養的也都是當地土豬,産出少、週期長,每頭豬長成能賺個幾十元、年出欄一百來頭就很不錯了。養殖土豬幾年後,薛德國家的豬場就開始引進杜洛克、長白豬等國外種豬,經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年出欄已達到1000多頭的規模。

  “隨著養殖時間、技術的延續和深入,我意識到老方法養豬,在環節管理上不科學,養殖方法上也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為了防病,養殖戶濫用抗生素比較嚴重。自2007年我就開始小規模試驗無抗生素養殖。”薛德國很專業地告訴筆者,養殖業過分依賴抗生素、激素以及其他外源性藥物,這些物質通過畜産品將殘留污染物質轉移到人體,造成對人類健康的重大安全隱患;還通過畜禽體、排泄物等造成對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無抗養殖”就是在養殖過程中禁止使用抗生素,採用中草藥代替抗生素進行防病治病,實現動物的肉質中無抗生素殘留。

  養殖全程不用外源性藥物

  “發展‘無抗養殖’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薛德國説,在2007至2008年進行無抗養殖過程中,由於突然間停用抗生素,豬場疾病爆發,大量豬崽發病死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90多萬元,豬場陷入了絕境。“但我堅定了農産品安全生産理念,鐵心無抗養豬。”哪跌倒就從哪爬起來,薛德國四處拜師訪友,多方虛心求教,天長市畜牧局的門檻都被他踏破了。

  薛德國發現村東頭一塊灘頭地,四週被魚塘環繞,一來豬糞便可直接排入塘內喂魚,二來魚塘水生植物豐富是生豬喜好的上等青飼料,再就是遠離居民區,非常適合生豬無抗養殖。於是,2008年6月,經鎮、村協調,他將這塊50畝灘頭地承包下來,把自家場院裏的小豬場遷到這裡,建起了養殖合作社,幾經打拼,薛德國的三太養豬場初具規模。

  “發展無抗養殖,沒有技術支撐寸步難行,我多次去南京,請南農所的專家幫忙,與他們建立了合作關係,專家們把我的豬場作為跨省試驗基地,在幾位專家的支援下,無抗養殖終成現實。”薛德國説,現代“無抗養殖”技術分為兩種模式:第一種是在養殖的全程(即從仔豬出生至飼養8個月後屠宰)都不使用任何抗生素;第二種是主要在豬生長到100斤之後不使用任何抗生素,100斤之前可以斟酌使用抗生素。老薛選擇了第一模式,全程不使用任何抗生素及其他外源性藥物。經過幾年摸著石子過河,三太豬場目前年出欄無抗生豬1000多頭。

  “無抗”豬肉“錢”景好

  “無抗養豬的成本很高,是普通養豬的兩三倍,目前普通生豬保本價格在每斤8元左右,而無抗生豬的保本價格每斤至少要20元左右。”薛德國説,為了預防疫病,四個工序不可少:第一,每天500斤精飼料、3000多斤粗飼料都必須煮熟殺毒滅菌;第二,每天給1600多頭存欄豬洗一次熱水澡;第三,每天三次給豬場進行嚴格的消毒殺菌,凈化環境;第四,生豬一旦感冒、拉肚生病立即隔離,一律採用中草藥治療。“如果豬崽生病,要用中藥熬製湯藥給豬喝,完全不用抗生素。”多年從事生豬養殖的薛德國已成了豬郎中。

  為給瘦弱的豬苗和幼豬增強體質,薛德國舍得花血本,採用酸奶餵養法,給它們“開小灶”。這不,豬場每天都要收購150多斤鮮奶,再請人發酵製成酸奶,春夏之交關鍵時期,他就就著酸奶拌飼料給豬吃,僅此一項每天要開支上千元。為啥要給豬喝酸奶呢?薛德國説:“酸奶對豬的腸道保健有好處,經常喝酸奶,那些瘦弱的豬苗和幼豬就不容易生病。”

  據天長市畜牧局負責人介紹,薛德國三太豬場的生豬每天喝的是經過處理凈化的秦欄河水,每月還能吃上十幾天的中藥保健餐。“是土豬還是洋豬、是黑毛還是白毛豬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養豬不使用抗生素和其他外源性藥物,這樣的豬肉才更安全、更健康、更鮮美。”

  投入大,産出收入也大。由於無抗綠色生態養殖禁止使用抗生素,三太豬場的豬肉遠銷上海、南京、揚州等大中城市,深受都市居民的青睞和歡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