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當召——追逐信仰的力量
- 發佈時間:2015-07-20 23:29:56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到了包頭,五當召是一定要去的,就如同到了拉薩,一定要去布達拉宮一樣。五當召作為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與西藏的布達拉宮、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齊名。作為我國喇嘛教四大名寺之一,五當召已經在大青山深處屹立了300多年。300多年風雨的侵蝕,抹去了寺院本來的面目,歲月的煙塵也褪去了藝術珍品原有的色彩。然而,在五當召,我們仍然能夠感到藏傳佛教之光的照耀,聽到悠揚誦經聲的迴響,體味到300年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祈盼。
五當召的前世今生——300年香火不滅
汽車從包頭出發,向東北方向疾馳而去,大約行駛70公里,就到了五當召所在地。大青山深處山巒重疊,蒼松翠柏,五當召就屹立在這裡。整個殿宇掩映在蒼松翠柏間,與藍天白雲相輝映,顯得富麗堂皇、光彩奪目,格外壯觀。“五當”是蒙語“柳樹”的意思,“召”是藏語“寺廟”之意。五當召原名巴達嘎爾廟,藏語“巴達嘎爾”意為“白蓮花”。
創建於康熙年間的五當召,被乾隆皇帝御賜“廣覺寺”的漢名。當時,五當召的活佛是清代駐京八大呼圖克圖之一,稱“額爾德尼·莫日根·洞科爾·班智達”,其名望及地位均相當高。這裡曾是一座著名的藏佛學府,在最興盛時有喇嘛1200余人。
300多年來,五當召一直香火旺盛,信徒雲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第一代活佛阿旺曲日莫在此圓寂。五當召的活佛共轉世7代,第七代活佛于1955年病故。此後,五當召長期沒有活佛。直到2006年,五當召才尋到了第八代活佛——洞闊爾活佛,其在蒙藏地區享有很高的聲譽。
如今的五當召被列入國家4A級景區,也是包頭市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景區。五當召曾多次接待國家領導人和國際友人,多次承擔政府較高規格的接待任務,已成為包頭市及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個重要旅遊接待窗口。五當召內有1500余尊金、銀、銅、木、泥等各種材料鑄成的佛像,最大的有3層樓高,最小的不過盈寸;五當召內大量壁畫逼真地描繪了歷史人物、風俗、神話及山水花鳥,是研究少數民族文化的寶貴資料。
“草原上的布達拉宮”——佛光普照
五當召依山而建,是依山壘砌的層層白色建築,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全部殿宇為典型的藏式風格;群山環繞,為蒼松翠柏所掩映,顯得雄渾壯觀。各座殿宇自成一區,全廟並無外墻圍繞,殿宇房舍等共2500多間,大都採用藏式設計,是漠南地區唯一現存完整的喇嘛教廟宇。建築物外墻潔白方整,開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頂為平板式四方形。主要建築物坐落在山谷內一處凸出的山坡上,包括蘇古沁獨宮、洞闊爾獨宮、當圪希獨宮、卻衣林獨宮、阿會獨宮、日木倫獨宮、甘珠爾府、章嘉府、蘇波爾蓋陵等。寺院佈局合理,和諧統一,素有“草原上的布達拉宮”的美譽。
300多年來,五當召一方面傳承著人們對佛的信仰,另一方面也為藏傳佛教的理論研修作出了重大貢獻。其殿宇兼具雙重功能,一方面作為廟堂,奉神、設壇、布道、講經、接待朝奉者;另一方面作為學院,傳法、習經、密修、辯論佛理。
五當召主要分為四大學部,洞闊爾殿為時輪學部,是研究時間及其運作、數理及其測算、大地測算等縝密學問的殿堂,是五當召的靈魂殿;卻衣林殿為顯宗學部,重在學理和辯論,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哲學系;阿會殿為密宗學部,重在習法、默修;喇彌仁殿為專業學部,相當於今天的研修院,進修者專供菩提道,研究宗喀巴思想和教義學,只有精通佛理、具有一定佛法功力的人才能入殿並研究法術。
夏遊五當召正當時
五當召有許多古老而美妙的傳説,最吸引人的自然是這裡的嘛呢會。在嘛呢會舉辦期間,洞闊爾活佛為廣福寺信教群眾進行佛教摸頂。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獻哈達、焚香、供祭品,極其隆重。祭典結束後,這裡還要開展賽馬、射箭、摔跤等傳統活動。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全寺的喇嘛在蘇古沁殿念嘛呢經;傍晚喇嘛們手持經輪,吹著法號,敲著羊皮鼓繞寺廟而行,隊伍頗為壯觀。
旅遊小貼士:
開放時間:8:30~11:30 12:00~17:00
交通路線:從包頭市東河區火車東站站前廣場乘7路車(運作時間為6:40~18:40),車程約1小時30分;從包頭市昆都侖區恰特乘景區直通車(發車時間為7:00和13:30),中途在青山一宮、九原劇院經停後直達五當召,車程約1小時30分。
美食:包頭市餐飲業在提供烤全羊、馬奶酒、手扒肉、羊背子、烤羊腿、奶製品等內蒙古民族特色飲食以外,還有它自身獨特的魅力。包頭的飲食文化傳承了多民族飲食文化的傳統,博采南北方各省飲食文化之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方風味。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