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A股的“做空”與新三板的“價值投資”
- 發佈時間:2015-07-20 20:03: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A股市場下跌也帶動新三板指數下跌。資本市場的下跌,引起一種等待“政策”“救市”的輿論和觀點,這也是我國投資者一貫的思維方式。但實際上,A股和新三板有所差異,投資理念也應有所不同。今天我們簡單談一談A股的“做空”與新三板的“價值投資”。
A股“做空”對制度的反思
“做空”這個概念,就像投機、高利貸一樣,在國內一直被視為貶義詞,輿論對投機、高利貸的態度一直保持謹慎。其實,改革這些年了,中國的金融市場不斷在開放,政府和公眾也越來越具有國際視野,我們應該對投機和高利貸等現象背後的原因有更深刻的認識,尤其是對其産生原因有所了解才行。
自由市場經濟裏,價格是由買賣雙方“討價還價”決定,供給者和需求者的博弈確定了市場價格。從經濟學的解釋來看,高利貸是指借款利率很高,這是由於資金需求旺盛或者供給不足所導致的,是資本市場買賣雙方博弈的結果,儘管各國對“高利貸”有不同程度意識形態的“歧視”,但在大多數市場經濟比較發達國家,對其有比較客觀的認識。
同樣的道理,“做空”這個詞常常出現股票市場裏,是指賣的力量多於買的力量,導致股票價格不斷下跌的現象。但在現實當中,國內對支撐股票上漲“做多”行為過於偏愛,而對於導致股票價格下降“做空”多有偏見。其實,“做多”的人也往往導致“做空”,因為股票下跌的時候,往往第一批賣出股票的人,就是最希望股票上漲的人,而賣出股票的行為就是“做空”。可以認為,股票下跌的“空”來自對股票價格過高“多”的預期。説起來,這就像一個哲學問題,“多”“空”是一對矛盾,但在現實之中就是這麼一回事。
當然,價格波動便蘊藏了賺錢的機會。這就像我們預期手中的股票漲價後,賣掉變現一樣;當我們手持現金,借入股票,賣出股票,股價下跌時低價買回來,也能賺錢。這是一種關於股票波動的“雙向”賺錢機會。但由於國內的股民散戶,大多數都停留在第一種的炒股方式上,監管政策限制散戶“賣空”賺錢的機會,第二種“做空”的方式往往只被機構所運用。所以,我國股票市場就形成了“多”“空”分割的市場,散戶只能“做多”,股票漲價賺錢,機構又能“做多”也能“做空”,漲跌兩邊賺錢。政府對散戶“做空”的限制,是導致散戶不能運用第二種賺錢機會的原因。所以,對於“做空”問題一直很有爭議,有人聲討機構做空,有人建議政府放開“做空”管制,讓市場發揮作用。
易三板的研究發現,當有政府參與的市場行為,政府“政策”“救市”的時候,人們往往不會關注所投資公司的優劣,而是希望去賺取政策和制度紅利。這就得出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結論:A股炒的不是公司價值,而是“政策”紅利。成也政策,敗也政策!
因此,A股市市場下跌和“做空”後背實際上還是對制度的反思。這決定了炒A股不能長期持有,因為長期持有的基礎是價值投資,而價值投資的基礎是公司價值而不是政策紅利。
新三板定位“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理念,應該説是因為巴菲特而成名,受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林厄姆證券投資的啟發。價值投資的本質是公司價值本身,但有一個重要的環境基礎就是自由市場,或者説自由的資本市場,沒有政府干預的資本市場。
所以,美國的股市適合長期持有,它是價值投資的場所,而A股似乎不太適合,因為我們的股市十年來似乎有兩次牛熊波動,但沒有增長,所謂“增長”是表徵一種長期的趨勢。
相反地,我們認為新三板未來或許能夠成為一個“價值投資”的資本市場,它的定位像美國納斯達克,是註冊制,不是審批制,減少政府的干預,是一個公開的開放的資本市場。自由市場的理念,是“價值投資”的基礎,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價值才能不受政策牛熊市的左右,市場本身體現公司的潛在價值。
所以,最近A股大跌,引發了新三板大跌,但易三板的研究發現,兩者大跌的驅動原因是不同的。A股大跌一個原因是場外場內的配資導致的價格虛高,另一個原因是政策“救市”不斷釋放的錯誤信號,加劇了熊市的波動。A股本身是政策驅動。相反地,易三板研究發現,新三板作為資本市場,與A股有聯動作用,A股下跌導致資本市場信心整體下跌,另一方面新三板前幾個月價格增長過快,也是導致本輪調整的原因。綜合來看,新三板調整的動因是市場,而不是政策。所以,有人呼籲要用政策救市新三板,這種觀點是受到“A股思維”的影響,不太符合新三板市場的投資邏輯。
新三板價格波動未來會成為常態,單邊漲跌其實是一種“病態”。新三板市場更加有利於未來最具價值公司的誕生,但這種誕生並非依靠股價的連續上升,而是依靠1-2年、3-5年公司成長而獲得的。股市與公司,誰才是投資價值的根本?投資者應該想清楚。健康的市場引導資金流向健康的公司。(作者:賈紅宇 易三板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