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赤誠贏得民心

  • 發佈時間:2015-07-20 03:31:5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梁軍

  33年,柴春一心紮根甘肅慶陽這個革命老區,將心血澆注在群眾的脫貧事業上。33年,職務變了不少,但柴春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赤誠贏得了民心。

  “我是從大山裏走出來的縣委書記”

  1963年2月,柴春出生在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我是從大山裏走出來的縣委書記,曾經挨過餓、種過地、受過苦,我一定要多為群眾辦實事。”這是柴春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2009年2月,46歲的柴春來到合水縣擔任縣長,他先後跑遍了全縣80個行政村。調研中他發現,老百姓貧窮的主要原因在於“路”。柴春確定了“扶貧先修路、依路聚産業”的工作思路。5年多時間裏,全縣新修通村油路77條810公里,砂石路108條651公里。

  “多下去和群眾打交道,才是我們工作的正道”

  “機關幹部不能一直待在辦公室,應該多下去和群眾打交道,幫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這才是我們工作的正道。”柴春説。

  合水縣位於甘肅慶陽最東部,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2年12月份,柴春在調研中聽説,馬蓮河流域一條深溝兩側住著近萬名群眾,生活十分困苦。他當即帶領工作人員步行進溝,發現這一帶山大溝深,長期以來沒有道路、沒有産業,群眾出門都要爬山上垣,往返鄉鎮需走40多公里路。

  眼前的場景令柴春心酸,他把身上僅有的900元錢全部送給群眾。回單位後,立即召集縣鄉幹部研究部署扶貧工作,一個月後主持制定了《馬蓮河扶貧片帶開發規劃》,確定了基礎建設、産業開發和公共服務項目。隨後,集中打通了全長123.2公里的“一縱兩橋十七橫”道路交通網路,扶持群眾在公路兩邊種菜栽果養羊,實現了每人平均“8分菜、1畝果、3頭畜”的發展目標,從此解決了近萬名群眾“上不了垣、過不了河、出不了山、致不了富”的難題。

  廉潔奉公帶領老區群眾脫貧致富

  柴春始終保持廉潔奉公,以“三嚴三實”的標準要求自己,旗幟鮮明地反對“四風”,並嚴格要求配偶、孩子、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

  柴春在合水工作期間,極大加快了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從2009年到2014年,合水縣共有5.36萬人實現了穩定脫貧,全縣貧困面下降了35.2個百分點,創造了1986年扶貧工作啟動以來全省脫貧人數最多、脫貧速度最快、脫貧品質最高的紀錄。

  在柴春的協調主抓下,合水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形成的以蘋果、蔬菜、養殖、栽植為主的四大致富産業,佔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70%以上。群眾説:“一路修通、錢包鼓鼓、穿得乾淨、走得舒服,感覺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2015年,柴春接任慶陽市環縣縣委書記,繼續在這片生養自己的熱土上發揮光與熱。“組織上先後讓我到5個縣區擔任重要職務,這是對我的充分信任和深切期望。我只有一心幹好這份事業,才能對得起黨和人民的信任關愛。”柴春説。據新華社蘭州7月19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