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煤焦起家小廠 破解“資源詛咒”

  • 發佈時間:2015-07-20 00:32: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過20多年的轉型發展,一家靠煤焦起家的小工廠,逐步擺脫單一的資源型産業結構,實現了向旅遊、新能源的成功轉型,不僅給當地解決了就業問題,而且破解了資源型地區的資源詛咒,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

  上世紀80年代,在“有水快流”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下山西曾出現“村村都辦小煤窯,人人都會燒焦炭”的情形。當年,山西省介休市有一位名叫閻吉英的農民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帶領鄉親們共同開辦了當地第一家焦化廠,後來該廠的焦炭曾一度成為享譽國際市場的“中國三佳焦”。

  山西三佳新能源科技集團總經理王建鎮説:“從焦炭産業起步,到旅遊産業、硅産業的發展壯大,我認為都是在一個産業基本走向成熟時才開始産業轉型的,如果説我們從搞焦炭時就看到旅遊産業怎麼好,甚至是看到硅産業怎麼好,顯然是不客觀的。但是,我們在選擇新的産業時,考慮的基本要素要多一些,比如國家産業政策、發展趨勢、投資風險評估等等,才做出投資決策。”

  依託地方政府的政策主導,這家資源型企業在發展焦炭産業的同時,開發當地的綿山旅遊資源,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先後共投入20多億元,目前綿山已經成為國家級5A級風景區,為當地解決了一千多人的就業問題,實現年綜合收入2億多元。

  王建鎮表示,轉型,實際是跨行業的項目投資,對企業決策者來説就是新課題,把握不好就會出現投資風險,所以我們的做法就是,上一個新項目,必須由舊的項目來支撐,接下來就是招賢納士,由專業人員提出決策建議、制定實施方案,做到穩中求進。

  從燒焦炭到搞旅遊,再到發展新能源硅産業,這家資源型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的轉型發展。目前,已經在山西、內蒙古、北京三地實現研發——開發——生産——銷售——再研發的硅産業鏈條。

  在資源型地區的一家小焦炭廠能夠從小到大,從傳統能源到旅遊産業,再到新能源的轉型發展,不僅帶動一方經濟的發展,帶領一方群眾共同致富,而且打破了資源型地區的資源詛咒,走出了擺脫傳統能源的新路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