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軍民融合成果展:軍工企業保障安全“三重門”
- 發佈時間:2015-07-18 20:42: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探訪軍民融合成果展:軍工企業保障安全“三重門”
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 (記者 張素)正在北京舉辦的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成果展持續“升溫”。展廳內集中展出核、航太、航空、船舶、兵器、電子行業領域具有代表性的軍轉民重大成果和展品。記者18日對部分軍工企業進行採訪,綜觀中國軍民融合發展成果,有著三重“安全”含義。
第一重:産品可靠安全
“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在武器裝備研製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時,以載人航太、探月工程、高分專項為代表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取得標誌性成果,將中國的科技創新水準推向新高度。”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徐佔斌在做主題報告時説。
2008年至2014年,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共獲國家科技獎168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6項,佔全部16項的37.5%。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5項,佔全部15項的三分之一。
可靠的技術、精準的工藝、嚴苛的標準、嚴謹的態度,確保了軍工企業産品的安全可靠。比如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展出的海底管道漏磁檢測系統,採用遮罩天線設計,具有較好的抗電磁干擾能力,適用於複雜電磁環境的城市地下空間勘探,有效實現大部分城市地下管線、地質結構預報的精確測量。
再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展出的牧羊人—2000系統,是採用國際設計理念、按照國際民用航空組織規範和中國民航標準研製開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空中交通管制自動化系統産品,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全國各級空管單位,市場佔有率在70%以上。
“能夠實現從軍工行業到軍民融合再到民用行業,首先源於對技術的專注,其次在於對整個産業鏈的理解。”航太科工三院旗下海鷹航空通用裝備公司董事長高文坤對記者説,該院成立五十餘年來的技術積累,決定了在某些領域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比如海底管道漏磁檢測系統,就是源於掌握了雷達技術才能往民口走。”
第二重:廣涉安全領域
記者注意到,本次展出的軍民融合成果大部分涉及“安全領域”。比如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控股的航太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已經平穩運作了22年,保障了國民經濟安全。”研發人員自豪地説,最新完成的升級版即將覆蓋所有增值稅納稅人和所有發票,有效遏制涉稅違法行為。
再如海鷹航空通用裝備公司的系列化無人機産品,曾在舟曲泥石流、玉樹地震、北京7·21特大暴雨、雅安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深入搶險救災第一線,也曾在山區開展禁種鏟毒無人機航空遙感監視、執行刑偵禁毒、邊防反偷渡、護林滅火救援、海岸巡邏等。高文坤表示,該公司將編隊飛行、組網通信、立體防控等先進的飛航技術應用於無人機系統技術開發,目前已取得相關技術專利13項。
航太科工表示,作為擁有大量先進軍用技術的航太企業,將積極踐行“大防務、大安全”理念,發揮航太科學技術優勢,大力推進軍民融合戰略,讓曾經神秘的航太技術“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電子資訊産業集團旗下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憑藉過硬的技術和裝備優勢,為南美洲西北部國家厄瓜多建造了國家公共安全控制指揮系統。數據顯示,厄瓜多的國內犯罪率自2011年以來下降24%,該國總統科雷亞稱讚“其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讓厄瓜多擁有了現代化和高度整合的應急指揮控制系統,其運作效果已得到印證,目前厄瓜多已成為最安全的拉美國家之一”。
第三重:保障國家安全
據統計,中國93%的電腦仍使用Windows作業系統和Intel處理器,已成為社會安全、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的隱患。由此,軍工央企承擔起“自主可控”的重任。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在其下屬單位二院706所的牽頭推進下,成功實現了集團自主可控資訊系統與18個辦公應用平臺的無縫融合,並在自主可控資訊系統關鍵軟硬體産品研發、遷移適配、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多項成果。
7月1日,中國首個涉及上千台電腦的自主可控安全網路和資訊系統在該集團投入試運作,意味著中國已逐漸具備擺脫國外資訊技術封鎖、實現資訊系統大規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能力。
無獨有偶,中國電子資訊産業集團公司也攻克軍民共用資訊技術基礎關鍵環節,在積體電路和電子元器件方面成果凸顯。今年年初,中國電子發佈了國産自主通用處理晶片和萬兆網路交換晶片。
該公司副總經理向梓仲介紹,中國電子旗下天津飛騰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的FT-1500A系列CPU處理器,和盛科網路(蘇州)有限公司的“智橋”系列SDN智慧高密度萬兆交換晶片CTC8096均在産品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部分指標國際領先。
此間專家表示,當前國際政治經濟面臨複雜新形勢,國內經濟步入新常態,軍民深度融合在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中被賦予更深刻的意義,將發揮更大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