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間市場開放利好中國債市和人民幣國際化

  • 發佈時間:2015-07-18 07: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建華 楊溢仁 劉歡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出臺新規,簡化了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等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銀行間市場的程式,並進一步放開了投資範圍和額度,一個相對更高收益、更富有流動性的領域向境外投資者開放。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債券市場的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標誌著資本項目和人民幣國際化提速,不僅有利於增強境外投資者的積極性,也將促進國內債市的長期健康發展。

  日前出臺的《關於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市場有關事宜的通知》明確,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市場,由此前須向中國央行申請額度審批和資格審批,轉而只需向中國央行備案。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徐寒飛表示,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簡化了相關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銀行間市場的程式。在推動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增長的同時,將擴大人民幣資産池,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從跨境結算、交易轉向投資和境外持有功能。

  通知指出,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在銀行間市場開展債券現券、債券回購、債券借貸、債券遠期,以及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其他經中國人民銀行許可的交易,可自主決定投資規模。

  2014年,中國債券市場共發行人民幣債券11.0萬億元。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累計發行人民幣債券10.7萬億元。截至2014年末,中國債券市場債券託管餘額達35.0萬億元。其中,銀行間市場債券託管餘額為32.4萬億元。

  對於境外投資者而言,債券市場是獲取人民幣資産最便利、流動性最好的方式之一。新規極大豐富了銀行間市場的可投資品類,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交易銀行間市場上幾乎所有的固定收益産品,並可自主決定投資及交易規模,參與深度和靈活性大幅提高,有利於擴大投資意願。

  穆迪公司大中華區信用研究分析部高級副總裁鐘汶權表示,此次對外開放力度較大,一批新的投資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國內債市因此多了一個新的資金來源,這將促進國內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受投資渠道和投資額度的限制,境外機構投資者在中國銀行間市場的持有量較低。截至2015年一季度,境外機構等持有人民幣債券資産僅佔銀行間債券總量2%左右,遠低於新興市場國家在資本項目開放初期的債券市場平均開放度8%。

  中國地方政府今年有望發行2.8萬億元人民幣的債券,在地方政府發債猛增的情況下,提高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將有助於促進對地方債券的需求。摩根大通估計,開放中國市場可能會讓全球所持中國境內債券在五年內達到5000億美元。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截至4月底,境外央行持有價值約1075億美元的人民幣資産。

  “這筆龐大的資産需要通過投資來實現保值增值。”鐘汶權表示,打開國內債市的投資渠道,會讓對方放心持有人民幣,並通過投資賺取回報。

  多名分析人士表示,銀行間市場開放,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一步,對幫助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從結算貨幣到投資貨幣再到儲備貨幣的轉變。

  當前,中國正採取系列重要舉措,力爭年內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包括使境內外個人投資更加便利化,改革事前審批制度和QFII投資渠道;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放鬆跨境融資管制,包括適時推出深港通;修改《外匯管理條例》,以適應資本更加自由流動的要求。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日前在北京表示,讚賞中國政府推進改革的決心和應對挑戰的積極舉措,相信中國仍將致力於金融業改革。(記者 李建華 楊溢仁 劉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