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色情行銷”“搭車炒作”,清新網路還有多遠?

  • 發佈時間:2015-07-17 20:26: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7月17日新媒體專電(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李偉 劉恩黎)日前,“朝陽區某服裝店試衣間不雅視頻”在網路迅速傳播。到底是商家一手策劃還是網友惡意發佈,北京警方已經介入,公眾期待調查結果。然而記者注意到,部分品牌和商家卻借機低俗行銷、“搭車”炒作,網友驚呼無底線。

  一段時間以來,網際網路上“色情行銷”“低俗炒作”之風盛行,部分商家屢屢挑戰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引發網友不滿。對此公眾質疑:清新網路還有多遠?

  “色情行銷”氾濫,無底線炒作吸引眼球

  國家有關部門對網上傳播色情及低俗資訊一直保持高壓態勢,但隨著網際網路應用的不斷創新,許多網站也在“花樣翻新”充斥著低俗資訊,不少無良商家在網路上進行“無底線炒作”,一些網路平臺甚至成為淫穢色情及低俗資訊滋生地和傳播臺,引起網友的普遍反感,尤其是青少年家長對此強烈不滿。

  網友的擔憂並非無中生有,來自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的數據也在顯示,移動互聯網正在成為有害資訊主要傳播渠道。根據今年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淫穢色情類有害資訊舉報仍居首位,僅5月份就達83.4萬條,佔比58.8%。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網路上還存在著在廣告表現方式上的違法行為,以吸引眼球為目的的低俗炒作。例如,去年9月,某洗滌産品公司為宣傳新品,雇傭模特在地鐵以“脫衣”的方式來炒作洗滌産品,在社交網路上大意渲染炒作,後被工商局處以47.5萬元的工商處罰。

  記者盤點梳理髮現,當前“低俗炒作”現象不乏商家授意,通過策劃低俗新聞當噱頭,大打“擦邊球”,甚至不惜用無底線的手段博出位以擴大影響力。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商家通過行銷抹黑競爭對手的現象。

  去年年底,國家網信辦首次對APP軟體發出“禁止令”,移動社交軟體“友加”由於屢次利用帶有色情低俗色彩的虛假新聞行銷炒作,被責令整改、通知下架,這也表明瞭國家網路監管部門對網路無底線炒作的鮮明態度。

  “打擦邊球”的行銷炒作緣何屢禁不住

  長期研究網際網路産業的艾媒諮詢董事長張毅認為,如今企業的宣傳渠道多樣,具有多元化特色的社交媒體成為了傳播的新生力,新媒體在展現傳播力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低俗炒作”、“色情行銷”之風屢禁不絕。

  網民們不難發現,“偷拍”“AV女星”“走光”等較為隱晦、充滿挑逗性的資訊在一些頗有影響力的門戶網站上頻頻出現。有時打開一條嚴肅的時政新聞,網頁卻會彈出極具挑逗性的圖片或視頻小窗。一些網路遊戲的行銷也公然以色情挑逗的畫面吸引玩家,這種遊走在色情邊緣的內容已成為網路遊戲産業幾乎公開的秘密。

  部分網路商業主體對“色情行銷”、“低俗炒作”模式已經形成路徑依賴;另一方面,面對這些“打擦邊球”的行銷炒作,有關監管存有空白,致使種種亂象成為網際網路“毒瘤”。

  為凈化網路環境,保護網民利益尤其是青少年健康成長,我國政府出臺了專門法規,並組織開展專項打擊行動。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法規和打擊行動雖有效果,但持續力有限,往往是打擊風頭一過,色情資訊便重新涌現,低俗炒作也在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北京市律協副會長邱寶昌分析,我國廣告法要求廣告內容要真實合法、內容健康,然而在執行層面,現在對網路低俗炒作等“打擦邊球”行為,相關法律條款可操作性並不強,缺乏有效監督和管制。

  強化行業自律規範,讓法律成為網路的清新底色

  張毅表示,網際網路行銷要講創意創新,但不能挑戰法律和道德的底線。狙擊“色情行銷”、“低俗炒作”需要行業內部加強自律,以“每日三省吾身”的自覺進行自審自查,堅決抵制不良行銷模式,擔當起社會責任。

  北京大成(銀川)律師事務所律師宋波建議,相關監管機構應抓典型,讓行業內的企業知道“紅線”不能踩。有關部門更要旗幟鮮明地公開亮劍,安排專門力量監管網上資訊,誰搞“色情行銷”就堅決“拿下”,不僅要懲治涉事網站,對責任企業和人員也應加大懲處力度。

  邱寶昌表示,當前亟需完善廣告行銷相關法律法規,不僅行銷廣告內容和表現方式要真實、合法,也不能觸犯道德底線。行政部門要加大處罰力度,約束和規範廣告行業,讓廣告經營者了解不能違背公序良俗。他建議,相關監管機構亟需加強對低俗行銷炒作的鑒別力,公安網監部門要細化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於低俗行銷一定要依法嚴肅處理。

  武漢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羅教講建議,媒體要對社會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倡導正確的價值觀,自覺摒棄“低俗炒作”,切勿跟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