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伊核協議或促使中東各國作出調整

  • 發佈時間:2015-07-17 16:2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開羅7月17日電(記者劉暢 楊志望 王波)美國總統奧巴馬15日説,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達成的核問題全面協議是防止中東地區發生核軍備競賽和戰爭的最好辦法。而在中東地區,各國則對這份協議褒貶不一。分析人士認為,從長遠來看,這份協議如能順利實施,有可能促使一些中東國家調整其現行的對外政策。

  幾家歡喜幾家愁

  作為伊朗在中東的“死對頭”,以色列對協議表示強烈反對屬意料之中。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不同場合反覆強調,該協議是“令人震驚的歷史性錯誤”,將使世界變得更加危險。他還表示,以色列不受協議約束,將繼續努力防止伊朗“擁有核武器”,並暗示以方將始終做好軍事打擊伊朗的準備,在必要時“保衛自己”。

  較之以色列的直白,伊朗在中東的另一個“對手”沙特的表態則顯得較為內斂。

  沙特政府對達成協定表示謹慎歡迎,稱希望伊朗將國家資源用於改善民生和促進發展,作為鄰國,沙特願意在互不干涉內政和友好相處原則基礎上,發展與伊朗在各領域的友好關係。

  但沙特國內對待此事的聲音卻有不同。沙特國王薩勒曼的侄子班達爾親王16日在沙特一家報紙上撰文稱:“簽署‘伊核協議’意味著允許伊朗獲得原子彈,並放任其在中東地區繼續發揮破壞穩定的作用。”

  埃及對這份協議表示了支援,希望它有助於推動中東地區安全與穩定。土耳其的表態則更側重於推動與伊朗的經貿合作。

  伊拉克和敘利亞這兩個同受戰亂之苦的什葉派穆斯林掌權國家也表達了對協議的歡迎。兩國顯然是盼望,什葉派大國伊朗能在解除制裁後,在反恐和安全等方面拉它們一把。

  各國政策或將調整

  分析人士認為,中東各國對伊核協議的不同態度顯然與自身國家戰略與安全利益密切相關。而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達成,很有可能促使這些國家調整內外政策,最終導致中東政治版圖的重構。

  首先,該協議會促使以色列加強與阿拉伯國家的聯繫,也會加劇什葉派國家同遜尼派國家的敵對情緒。

  根據協議規定,國際社會將逐步解除對伊朗的制裁。這有助於伊朗恢復其經濟活力,進而擴大伊朗作為地區大國的影響力,使其有更多精力和實力來鞏固中東的什葉派聯盟。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和葉門胡塞武裝等勢力有可能獲得伊朗更多支援,從而在戰略上對沙特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分析人士認為,以色列和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國家當然不願意看到這個局面。雖然由於歷史等原因,以色列與大多數海灣國家難以在短期內公開走近,但為了遏制伊朗的地區影響力,這些國家很可能會暗中加強聯繫。事實上,今年早些時候,以色列與沙特已經承認雙方在秘密接觸。

  其次,伊核協議的實施會影響美國與以色列和部分阿拉伯國家的盟友關係。隨著伊核問題談判的推進,以色列與沙特等國對美國這個親密盟友逐漸表現出不滿。內塔尼亞胡甚至公開與奧巴馬政府叫板。雖然沙特對美國的失望表達得更含蓄一些,但新國王薩勒曼採取的展開對葉門的軍事行動、拒絕參加美阿戴維營峰會、與俄羅斯簽署核能合作協議等一系列做法,則顯然會給人留下沙特要調整外交策略的印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