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北京控人目標違反經濟規律
- 發佈時間:2015-07-17 16:33: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針對北京市委近日提出的人口控制目標,有專家認為其“違反了經濟規律,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有學者提出不同意見,認為目標“有一定的現實可能性”,但以往的控人手段需要改變。
近日,北京市委表示,到2020年要力爭把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這是“必須堅決守住的底線”。為此,北京將加大“以業控人”“以房管人”力度,城六區(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等區)爭取下降15%左右。
北京市委提出,要堅持“控制增量”與“疏解存量”雙管齊下,制定更加完善嚴格的産業限制目錄和人口調控目標,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引導人口向周邊自然流動。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51.6萬人。按照要求,在未來5年多的時間裏,北京還有不到150萬人的增長空間,平均每年不到25萬人。
而在2000年到2013年間,儘管北京已經採取了全國最嚴格的落戶政策,常住人口的年均增長量仍達60萬人。此次控人目標,相當於要求年凈增長量下降超過58%。
學者測算三年後北京人口將超2500萬
人口專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統計學博士黃文政對財新記者説,他認為2300萬的控制目標“違反了經濟規律,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表示,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權力集中且經濟高速發展的的國家,北京市又是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資源集中與人口聚集相互作用,必然導致人口不斷增多。
據他推算,作為中國人口排名第二且是首都的北京的人口預測值為約3000萬,遠高於目前北京的常住人口數量。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楊明也曾在論文中稱,“根據現有資源、已有空間規劃容量的條件和當前發展趨勢規律推算,綜合相關因素,初步判斷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將達到2500萬到2600萬人。”
楊明指出,對人口發展規模的預測是空間規劃的基礎,另據他“通過幾個方法綜合判斷”,2030年北京城市人口規模應該維持在3000萬左右。他對財新記者説,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大背景下,人口增長是客觀規律,“是不可阻擋的”。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教授胡兆量曾在《北京城市發展規模的思考和再認識》一文中指出,全國人口規模穩定大體需要40年,在全國城市化基本完成之前,北京城市人口將持續增長。楊明認為,“由於沒有意識到這一大背景,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3次修編總體規劃,每一次修編方案的人口控制指標大體只能管1/3至2/3時間。”
事實上,2005年確定的2020年將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萬人左右、中心城人口規模控制在850萬人以內的控人目標,就在僅執行了規劃期限的1/3時間時,宣告提前十年突破。
城六區人口年降2%-3%的目標,在學者看來也仍存疑慮。
2004年規劃確定了建設三大重點新城以疏散中心城區的戰略。但據楊明説,2004年以來,中心城區居住人口不減反增,2010年已達到1200萬。他還于2012年指出,2004版總體規劃實施幾年來,中心城仍是全市人口和經濟發展的主要承載區。並且,各類優質公共資源還在繼續在中心城聚集,難以向新城有效疏解。
嚴控能否奏效
也有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土地資源與房地産管理系教授趙秀池看來,這個目標有一定的現實可行性,但重點在於“從根源上將教育、醫療等優質的公共資源部分疏解出去”,而不是單純地依靠控制戶籍等行政手段。
她對記者説,如果能嚴格控制中心區人口,這個目標的實現“應該沒有問題”。據她了解,2014年與2013年相比,核心區人口已經沒有增長了。
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教授曾憲植則強調,2300萬是《規劃綱要》中提出來的“硬性指標”,“具有前瞻性和權威性”,一定會得到執行。他對財新記者説,此次控制人口的手段強調了“以業控人”,部分産業遷出北京涉及的人口大概有100萬左右,另外部分高校也可能遷出,“北京現在高校學生有100多萬,這部分人口也可能減少。”
但楊明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城市副中心建設和公共服務資源的疏解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對中心城區的人口疏解能否起到所期待的效果仍待觀察。“新城對中心城控制規模有一定作用,是組合拳裏面的一部分,但它不應該成為主要的方面。”他説。
楊明認為,面臨著目前北京人口增長態勢,應該以“三位一體”的方式來應對:從單一的行政控制轉向利用經濟手段和市場機制;大力扶持周邊城市發展,形成協同發展;還要對人口的規模做出合理測算,充分配置各種公共資源和設施。
黃文政則指出,推動“京津冀一體化”,需要合理規劃新城來吸引人口的自然流動,用具體的設計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刀切式地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