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地明確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路線圖”

  • 發佈時間:2015-07-17 15:49:15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繼多家中央部門參與貫徹落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不久,各地文化、財政等相關部門也積極行動了起來。在北京出臺“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之後,日前,浙江、廣東也出臺相關政策,明確“路線圖”和“任務表”,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這些省市的相關管理辦法,在推進工作方面都突出了快和實,但在具體措施上又各具特色。

  北京以“1+3”公共文化政策保障文化惠民落地。6月15日,北京在全國率先制定了地方性省級實施意見,即“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其中包括《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意見》《首都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創建方案》《北京市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標準》《北京市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服務規範》。未來將以步行15分鐘為服務半徑,統籌設置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構建“15分鐘文化服務圈”。

  浙江以“硬杠杠”保障文化惠民落地。7月10日,《浙江省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正式印發,突出了五個特點:一是標準化,從基本服務內容、硬體設施標準、人員配備等方面建立規範化指標;二是均等化,以26個縣,特別是10個重點市縣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補齊短板,統籌推進城鄉、區域、人群三方面均衡發展;三是社會化,通過進一步簡政放權、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鼓勵群眾自辦文化等途徑,彌補政府力量的不足;四是現代化,以文化科技創新為動力,強調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綜合運用現代傳播手段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五是高效化,通過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豐富公共文化産品供給、強化供給與需求對接等途徑,提升公共文化資源配置效率和服務效益。

  結合實際,浙江省提出的重要目標、具體舉措包括:對浙江衢州“文化加油站”、嘉興公共圖書館鄉鎮分館、舟山“淘文化”等一大批文化品牌予以肯定和推廣,對海鹽文化員下派、海寧村(社區)設專職文化管理員、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等在管理體制機制上創新實踐,從制度設計層面進行安排。

  浙江省還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城鄉一體、區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具體表現為文化設施網路進一步完善,管理利用水準明顯提升;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更加豐富,按需供給水準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隊伍不斷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持續創新,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格局逐步形成,整體水準保持全國前列。

  廣東則以標準指標體系設計保障文化惠民落地。7月9日,廣東省《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發佈。圍繞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參加公共文化活動等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制定《廣東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2015—2020年)》,明確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種類、數量和水準,以及應具備的公共文化服務基本條件和各級政府的保障責任。該標準共計32條,在國家標準基礎上又增加10條,主要體現在每人平均公共文化設施數量、公共文化服務半徑、公共文化自助設備設施等方面。規定的服務項目與內容指標具體量化,用數據和標準規範進行闡述,便於指導基層、明確任務。部分項目採用每人平均指標,更加科學,如每萬人室內公共文化設施面積不少於1200平方米、公共藏書量每人平均不少於1.2冊等。該標準以縣為基本單位推進落實,要求各地制定地方實施標準,有條件的地區還要在底線標準基礎上適當提高,形成上下銜接、符合群眾實際需求的標準指標體系。

  圍繞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廣東著力整合各方資源、統籌城鄉發展,重點解決區域、人群、城鄉之間公共文化服務不均衡問題,同時還提出建設全域共用、互聯互通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重點打造“廣東公共文化雲”,探索公共文化“網際網路A”建設,加強多網、多終端應用開發和內容服務,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力求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