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慎選標的
- 發佈時間:2015-07-17 05:53:41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直以來,自帶“剛性兌付”屬性的銀行理財産品,大多數情況下被要求實現其預期最高收益率。結構性産品的本金一般投向流動性較高的債券貨幣市場,其收益率與標的物掛鉤,會根據産品本身的設計,以觸發事件的情況來確定最終的收益率。但是,銀行理財産品並非存款,保證收益型産品中也並非所有的産品都保證了最高預期收益(結構性産品不保證最高預期收益),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雖然不保證本金、不保證收益,但大多數情況下能實現保本並實現最高預期收益。另外,還有為數不多的産品,到期收益還會比預期收益率略高。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25日,2015年上半年到期的35585款銀行理財産品中,有22534款産品公佈了到期收益率,其中,除未公佈預期收益率的理財産品外,22202款産品實現了最高預期收益率,259款産品未實現最高預期收益。在實現了最高預期收益率的産品中,有73款産品的到期收益率高過公佈的最高預期收益率。
在各類投向的銀行理財産品中,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組合投資類、融資類産品到期收益率與預期最高收益率差別不大。所有固定收益類産品中,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産品收益率波動性較大,但無一例外,固定收益類産品在統計學上的平均到期收益率大過其事先設置的預期收益率。
結構性産品則較為特殊,其掛鉤標的不一導致其所能實現的收益率有所不同,偏離程度也不一致。對於偏離程度小的結構性産品,如掛鉤利率及匯率的産品,大多數情況下可大致估算出其收益率,這與其産品設計有關,在收益分佈上與固定收益類産品更為接近。這類産品的標的障礙價格的範圍設置的過於寬泛。與股市指數或股票掛鉤的産品,其收益率波動範圍較大,確定其收益率的可能比較小。與固定收益類産品相比,結構性産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無太大的競爭力,但部分産品年化到期收益可達到20%以上,這也是對投資者吸引力最大的地方。
近期股市較為動蕩,如果追求較可靠的回報,選擇固定收益類産品不失為更好的選擇。畢竟,比起平均的到期收益率,結構性産品在收益實現上並無優勢。
此外,多數結構性産品嵌套了期權及互換等金融衍生品,如某款與滬深300指數掛鉤的産品:如果到期日指數大於投資開始日15%,則獲得最高收益a,到期日指數小于投資開始日時的指數,則獲取收益率b,指數增長處於0至15%時,獲取收益率c。這是較為簡單的一種設計,投資者能獲得的收益區間範圍為b到a之間,且保證了最低收益b。由於股市波動較大,可能導致最終此結構性産品未實現最高預期收益,投資者需要判斷的是,究竟有多大可能滬深300指數在到期日收益率會大過開始日指數的15%,才能使自己獲得最高預期收益。因此,投資者要結合指數處於合約規定的範圍的概率,來估計獲得的到期收益率,再考慮此産品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
另外,為增強判斷,還需留意某銀行發行的這一系列産品在近期的表現,關注此系列産品實現收益的概率情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