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重施鉀肥奪高産

  • 發佈時間:2015-07-16 05:02:0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馬鈴薯有嗜鉀特性,對鉀素的需求量較大,在栽培更應重視鉀肥的施用。每生産1000公斤馬鈴薯塊莖,需從土壤中吸收純氮5公斤、五氯化二磷2公斤、氯化鉀10.6公斤,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為1:0.4:2.1。

  馬鈴薯在生長中增施鉀肥後,一能增加作物細胞的膨壓,使細胞富於彈性,能調控葉片細胞的張開或關閉,有利於作物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製造碳水化合物,形成澱粉和糖類;二能促進根系發育,吸收較多的水分,緩解水分蒸發,提高作物抗旱能力;三能促進莖稈纖維素的發育,提高莖稈的支撐能力,增強作物抗倒、抗病蟲的能力,有利於作物體內的有機養分(澱粉)向貯藏器官(地下根莖、果實)運送,加速塊根和莢果的膨大,從而提高産量、改善品質。

  馬鈴薯生産中鉀肥的施用一般採取基肥和追肥兩種方式。氮磷鉀肥料的分配,基肥中用50%的氮肥,全部的磷肥和大部分的鉀肥。基肥的肥料品種可以選中濃度通用型複合肥,也可採用單質肥配合。追肥所用50%的氮和少部分的鉀可選用尿素、硝酸銨和硫酸鉀。

  在施用時,應抓住需鉀最多的時期。一是幼苗期。每畝可施3~5公斤氯化鉀或硫酸鉀或草木灰(含有效鉀7.5%)25~30公斤作底肥,在整地時均勻撒施,土肥混合。鉀肥也可作苗肥追施,每畝用2~3公斤鉀肥條施或穴施,深度要求在10~15釐米左右,施肥後灌水並覆土。二是在塊莖形成期。每畝可用上述同等數量的鉀肥,在薯塊膨大或果莢下針後進行追施裂縫肥和結薯肥,便可有效加速莖葉的有機養料向薯塊中灌注。在馬鈴薯生長後期,可用1%的硫酸鉀或0.3%磷酸二氫鉀或者5%草木灰水(浸泡24小時後取其澄清液或過濾液),根外噴施1~2次(間隔時間為7~10天),可以降低葉溫、有利抗旱、消滅病蟲(結合防治病蟲害進行),效果十分顯著。

  需要注意的是,追肥時間不宜過早,一般抓住薯塊膨大期再進行。過早追肥,尤其在偏追大量氮肥後,會引發地上部分旺長,地下部結小薯塊。氯化鉀、硫酸鉀均為生理酸性肥料,長期施用應防止土壤酸化,可結合適量配施石灰一起施用。氯化鉀不宜在鹽漬化土壤施用。曹滌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