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伊核問題十三年 從秘密計劃到歷史性協議
- 發佈時間:2015-07-15 13: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伊核問題六國、歐盟和伊朗14日在維也納達成伊朗核談判最終協議,結束了長達十多年之久的國際爭端。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15日報道稱,國際社會13年的外交努力終於取得了成果,並對伊朗核問題的談判歷程進行了梳理。
2002年8月,西方情報機構和伊朗反對派組織披露,伊朗東部城市納坦茲有秘密核設施。隨後,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發現,伊朗在該處製造用於生産核燃料和核彈頭的濃縮鈾。
2003年6月,英國、法國和德國與伊朗舉行核談判,美國拒絕參加。
2003年10月,伊朗暫停濃縮鈾項目。
2006年2月,艾哈邁迪?內賈德當選伊朗總統,宣佈重啟濃縮鈾項目。英國、法國和德國與伊朗談判陷入僵局,國際原子能機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關於伊核問題的關鍵性報告。
2006年6月,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成立“P5+1”組織,嘗試説服伊朗停止核計劃。美國未參加談判。
2006年12月,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朗實施第一輪制裁,禁止對其銷售敏感核技術。
2007年11月,伊朗離心機數量從2002年的幾百台增至3000台,濃縮鈾儲存量也有所增加。理論上來講,伊朗有能力在一年內製造武器級鈾炸彈。
2008年6月,美國首次參加伊核談判。
2009年9月,西方國家稱伊朗在山裏建造秘密核設施,並稱此處核設施不受空襲影響。
2009年11月,美國高級外交官與伊朗核談判首席代表單獨會面。
2010年2月,伊朗宣佈其濃縮鈾純度為20%。
2010年6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五項決議,加緊對伊朗的制裁。
2011年1月,伊核談判中止。伊朗拒絕削減其核計劃。
2011年11月,IAEA宣佈伊朗核活動軍事化,伊對此表示否認,稱該主張遭以色列和美國篡改。
2012年1月,IAEA宣佈伊朗同意將濃縮鈾純度降為20%。歐盟凍結伊朗央行資産,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
2012年4月,伊核談判重啟,無果而終。
2012年7月,美國和伊朗官員在阿曼秘密會見,尋求外交進展。
2013年8月,哈桑?魯哈尼當選伊朗總統,宣佈伊朗將認真對待核談判。當時,伊朗有20000台離心機。美國對伊朗放棄武器級濃縮鈾表示懷疑。
2013年9月,伊朗總統魯哈尼和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電話,這是兩國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最高級別的交流。隨後,美國國務卿克裏和伊朗外長扎裏夫開始外交往來。
2013年11月,伊朗和六大國達成臨時協議,同意暫時停止核計劃,國際社會解凍伊朗的部分資産。臨時協議為後來的全面核協議談判奠定了基礎。
2014年7月,伊朗核問題談判未達成協定,各方決定四個月後再舉行談判。
2014年11月,最終核協議談判再延期7個月。
2015年4月,伊核問題框架協議公佈,提議長期限制伊朗核計劃,取消對其多項國際制裁。但是,很多問題還有待解決。
2015年7月14日,伊朗和世界六大國達成長期、全面的核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