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股市曆險”後 上海股民投資心態回歸理性

  • 發佈時間:2015-07-14 17:1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上海7月14日電 題:“股市曆險”後 上海股民投資心態回歸理性

  作者 李佳佳 繆璐

  叼了個煙嘴,悠閒地吐著煙圈,年過六旬的老股民馬天提到嗓子眼的心,終於在股票連續幾天的漲停之後歸了位,“今天我們手上很多股票漲了,所以大家都很輕鬆,現在可以聊一聊下一波抄底該買些啥了”。

  出梅入伏的上海自14日開始迎接滾滾熱浪,然而在位於廣東路的上海申銀萬國營業部內,很多老股民延續之前的傳統,縱使如今資訊發達,他們仍從家中趕到證券公司營業大廳,雙目緊盯時不時翻紅變綠的交易大屏,間或還會與身邊夥伴交頭接耳一番。

  雖説馳騁股市20多年,但剛剛過去的那一波巨幅震蕩,還是讓這位老股民驚嘆“從未遇到過”,短短兩周多的時間,指數從5100點一路下探,迅速跌破4000點整數關口。“那幾天心都是懸著的,每天心裏想的都是補倉還是割肉,覺都睡不好,”馬天心有餘悸地説,“一直到‘國家隊’入場,才讓我松了口氣。”不過,馬天還説,就算過去行情壞到了頭,他也從未想過離場走人,“因為做股票的人一旦進去了,就不會輕易改做其他投資”。

  老一輩股民對股市的“不離不棄”,並不意味著他們樂見下一輩“子承父業”。相反,有的時候他們對下一代的入市顯得頗為“吝嗇”。

  如今已是三代同堂的金強,家中房子、車子齊備,不得不説購置款中有很大一部分得益於他在股票中的收益,可是若要説起兒子炒股,他卻頻頻搖手,“風險太大,我看他還是腳踏實地去外面做點事吧”。

  金強對兒子奉行的是“三不政策”,即不支援、不指導、不給錢。無奈,就算這樣,他最終也沒有拗得過兒子的堅持。反倒是剛剛過去的震蕩行情,給兒子上了生動的一課。

  金強説,“之前我怎麼跟他説,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他都聽不進去,這下終於讓他見識了厲害。”在金強看來,小一輩沒有經受過大的漲跌,缺乏投資經驗,“家裏有一個人全心炒股就行,其他閒錢可以投資其他的,做到風險分擔”。

  眼下,讓金強感到高興的是,經此一役,兒子不再一門心思沉浸于股票投資當中,之前投進股市的錢也已悉數取出,轉而付了套小公寓的首付,“他告訴我,被股票傷了心,不過我覺得雖然虧了點錢,就當交學費,沒什麼不好”,金強頗為豁達地説。

  缺乏老一輩的“老謀深算”,又沒有父母的耳提面命,“80後”的外企職員丁怡在將近5000點時,沒有經受住誘惑單槍匹馬入市,還沒來得及歡慶自己的足智多謀,便鎩羽而歸,“本來想賺一個蘋果手機,現在好幾套衣服都砸裏面了”。

  雖説損失如此“慘重”,丁怡卻堅信行情依舊向好,眼下股市的峰迴路轉也讓她的投資行為變得更為“理性”。她坦言道:“如果是以前,我一看到跌,就會心驚肉跳,想法子拼命補倉,現在即使連續漲停,我也會思前想後,盲目追漲肯定是不會了,總要未雨綢繆”。

  學中文出身的丁怡説過去的一段時間,自己學習到的財經知識比之前的幾十年還多,“什麼股指期貨,什麼平倉爆倉,不學習都不明白髮生了點什麼,”丁怡説,“其實我現在明白了,投資不能貪心,不能盲目,不能人云亦云。”她説,現在她也學會了購買些固定收益的理財産品和基金。而中新社記者在採訪了位於靜安寺的數家銀行理財櫃檯後得到的答案也是,近期保本型成長穩健基金賣得最好,相較股市火爆時銷售翻番。

  眼下,微網志上有個段子甚火,曰“一根大陽線,千軍萬馬來相見;兩根大陽線,龍虎榜上機構現。三根大陽線,散戶追高不聽勸;四根大陽線,機構砸盤説再見。”丁怡説如今三根大陽線已然出現,不過,現在的她再也不會是“追高不聽勸”一族。(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