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河南延津“小麥雁陣” 國際市場舞出中國風采

  • 發佈時間:2015-07-14 00:29:5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巨變!是我們所處的時代特徵,特別是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最顯著的特徵。而其中最深刻的變化在於,這是一個中國人可以通過努力實現夢想的年代。

  從近代的“失落”夢想,到當今的“放飛”夢想,中華民族經歷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走向強起來的歷史跨越,也感悟著“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的歷史真諦和“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歷史走向。

  在浩蕩奔騰的歷史洪流中,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之舟,都因為這個前所未有的時代而發生著重大的轉變,擁有了與祖國和民族共用精彩的美好夢想。

  中原的夏日,我們從河南鄭州驅車北行70多公里,進入黃河故道的延津縣境。放眼黃河故道一望無際的玉米、花生等農作物,滿目翠綠,廣袤的田野一派五穀豐登的景象。

  據史料記載,延津起于黃河,名于黃河,古為黃河的重要渡口,是商賈往來貨物集散之地。津,渡口之意,延津就是延綿的渡口之意。然而黃河在延津已經絕流近600多年,黃河流經延津時,決口、氾濫不斷。改道後,黃河給延津留下的除了鹽鹼和黃沙,還有一群為改變自然環境,不停與天抗爭的人們。這裡又是電影《一九四二》講述的那年河南旱災的重災區之一。

  星斗轉移,今非昔比。在延津走村串鄉,進農業加工車間,訪問農戶,同當地幹部群眾座談,記錄下一個個新聞故事、一幅幅生活場景、一幕幕社會變遷,折射出延津人民從傳統農區蛻變的現代産業之鏈和翻天覆地的農業時代之變的軌跡。

  延津麥田絢麗多姿,擁有我國優先發展有機小麥的話語權

  小麥,秋種冬長,春秀夏實,集四季中和之氣,被譽為“五穀之首”、“人類天然營養寶庫”,備受世人青睞。而延津正在書寫著小麥的傳奇與夢想。

  “延津的麥田絢麗多姿,不一般的神奇精彩。它既能‘飯香四溢’,又能生出茅臺、酒鬼等名酒,酒香飄四方,且又能長出克明掛麵、笑臉速凍食品、精益珍休閒食品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順和説,這首先歸功於好小麥。延津小麥良種覆蓋率接近100%,延津掌握了在我國優先發展有機小麥的話語權。同時,加大對小麥加工科技創新力度和新産品研發力度,提升産品檔次和附加值,形成了中國“小麥雁陣”。豎起了一座現代農業的豐碑。

  説起延津的小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南省小麥抗病蟲育種首席專家,河南省小麥技術産業體系崗位專家茹振鋼教授侃侃而談:“河南小麥看新鄉,新鄉小麥看延津。”追溯歷史,得中原者得天下。這主要因為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天下糧倉”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延津地處中原地區核心地帶,是中原糧食種植地理環境和氣候最好的地區之一。

  據國家小麥專家介紹,延津縣位於豫北黃河沖積平原,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熱,秋涼春早。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小麥生長分蘗呈現出“兩個盛期、一個高峰、越冬不停、集中死亡”的分蘗規律,比較適宜種植多穗大穗型品種。而黃河故道沖積形成的上沙下粘的“蒙金”土壤發苗保肥,比較符合強筋小麥後期需求,能夠形成更多的蛋白。

  茹振鋼説,現在專用麵粉加工企業要求的,不僅僅、也不局限在某一品種品質指標多麼高多麼出色,而是苛求品種的均一性和穩定性,即大批量、品質穩定一致的原糧,這是保證麵粉産品品質穩定的根本,同時也是家庭承包經營體制下最難實現的。延津小麥品質優,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品質的均一性。

  “俺延津小麥做成的掛麵十分好吃,每公斤最高賣到24元,依然暢銷上海等國內各大城市!”7月8日,延津克明面業行政經理張應偉告訴我們,“我們選擇延津投資辦廠,看中的就是這裡小麥的品質和規模!”目前延津克明的加工能力已達到年産10萬噸掛麵,二期生産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投産後將形成年産30萬噸麵粉、30萬噸掛麵、産值30億元、利稅3億元的生産格局,將成為全國最大的掛麵生産基地。

  延津縣從1998年種植優質強筋小麥起,從品種上先後經歷了豫麥34等10多個代係,目前生産上當家的強筋小麥品種是新麥26、鄭麥366,短短十幾年完成了4次大的品種更新換代,每個品種的生産應用都是經過試驗示範、專家推薦、企業認可、農民喜種的檢驗,兼顧品質性狀和農藝性狀的和諧統一,可以説在品種的利用上,延津選擇的品種不僅是當時全國最先進的,也是最適宜的。各項品質指標遠超國家強筋小麥標準,深受專用粉加工企業青睞。

  《中國小麥品質監測報告》權威顯示,延津新麥26品質“超群”,硬度指數、蛋白質、濕面筋等10個指數,全部超過國家強筋品種審定標準一級標準,新麥26這種“全能”的品性在國內還無先例。

  在延津縣司寨鄉的田野裏,農民張文明對我們説,過去農民是土裏刨食,現在我們不光靠人勤地不懶種田,莊稼人也學會期貨和現貨交易了。今年他們村種了3600多畝訂單優質小麥,在小麥期貨市場交易,僅此一項就增收30多萬元。

  如今,延津縣小麥等大宗農産品已告別了幾千年單純一買一賣的“提籃小賣”經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農民乘上國家嶄新的、門類齊全的農産品期貨市場交易體系,並有了種植結構調整豎起的風向標,有效解決了小麥“賣難”、價格大起大落和“谷賤傷農”的歷史難題。

  騰起的中國“小麥雁陣”,“鏈”起小麥不離本土即獲倍增的價值

  “延津縣的小麥播種面積是95萬畝,傳統的種植模式和方法很難在短時間內讓廣大農民進入小康。這幾年,我們就在小麥上做文章,在小麥的品質和效益上比高低,讓優勢小麥不離本土就效益倍增。”延津縣縣委書記祁文華説。

  目前,延津縣的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已突破50萬畝,有45萬畝的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25萬畝優質小麥種子繁育基地、2萬畝有機小麥生産基地。

  現在全縣小麥麵粉業年加工小麥70萬噸,小麥專用粉産品40多個,年産高檔掛麵40萬噸,年産速凍食品25萬噸。以新良公司、金粒公司、嘉合公司等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為核心企業,已組建成新鄉小麥産業集團,形成小麥産業發展的強勢平臺,重點實施有機小麥基地、現代農業示範區、小麥粉産品升級、主食産業化、休閒食品深加工等重大項目,拉長小麥産業鏈條,提升小麥産品附加值。

  隨著“中國第一麥”的品牌影響力的加大,茅臺集團、酒鬼酒等企業都到延津縣尋求合作,目前,延津已形成以小麥為頭雁,以麵粉——麵條——面點——速凍食品,白酒——包裝——印刷——運輸兩條産業鏈為兩翼的“雁陣”發展佈局,構築起從田間到車間再到餐桌的“全鏈條、全迴圈”産業鏈。

  “有了酒廠,就要生産酒瓶子,還要有包裝箱,要有運輸,要有勞動力。即便一個小小的商標,就可能帶動一個印刷廠。更不要説産業工人的吃、住、行了,這都是就業的門路,掙錢的路子。”祁文華説,這就是一個雁陣。

  而有機小麥本身,就需要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的支撐,圍繞有機小麥的生産,同時又形成另一個雁陣。

  業延津縣的小麥種植越來越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延津縣在全國率先制定了《優質專用小麥無公害生産標準》,這個標準已經被作為河南省地方標準推行。

  延津縣農林局局長李佔先介紹,小麥有強筋、中筋、弱筋之分,河南小麥産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多為普通的中筋麥,備受加工企業青睞的優質專用小麥幾乎沒有。而延津種植的95萬畝小麥中,優質小麥達50萬畝,佔新鄉市優質強筋小麥麵積的80%,優質麥種子基地25萬畝,産量達2.5億斤,種子銷售輻射大半個中國……

  伴隨著小麥經濟的持續發展,新良公司的麵粉直供達利園、盼盼、康師傅等國內眾多知名食品企業;克明面業、雲鶴食品等10多家知名大型食品企業紛紛落戶延津,以食品為主導的延津縣産業集聚區南區,入駐食品企業58家,食品産業總産值超過50億元。食品企業不僅消化了延津的全部小麥,每年還要“吃進”周邊地區的小麥30多萬噸,延津以小麥為基礎資源的食品加工業,已躋身全國産業集群競爭力100強。

  延津告別中國小麥只能作為飼料糧而不能作為食用糧出口的歷史

  2002年,延津2.5萬噸“金粒”牌小麥代表中國小麥新形象出口紐西蘭、印度尼西亞等國,結束了長期以來中國小麥只能作為飼料糧而不能作為食用糧出口的歷史,圓了新中國幾代人的夢。

  2003年3月,“金粒”優質小麥與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小麥在鄭州糧食期貨市場上並列掛牌銷售,影響著全國乃至世界的小麥價格。祁文華説。

  根據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表明,同一品種小麥在不同地區種植,延津小麥麵筋指數、吸水率、拉伸面積、穩定時間等品質指標明顯優於其他地區國家,包括加拿大麥和美國麥。

  在延津有個鄉鎮叫石婆固,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説:7000多年前,西域樓蘭國妙齡少女石婆嫁到延津,她帶來的陪嫁裏有就小麥,她教鄉民播種,種出了中原地帶的第一茬小麥,從此小麥在中原落地生根,成為百姓的主食。

  這個傳説,至少説明延津有著悠久的小麥種植歷史和豐富的種植經驗。延津縣將工業化的生産、管理理念運用到發展優質強筋小麥中,可以説是小麥種植史上的一次革命。

  由此,延津小麥創造了多項全國領先:

  率先出口食用磨粉小麥;

  率先註冊小麥原糧商標;

  率先制定小麥生産地方標準;

  率先實現大宗農作物産業化經營;

  率先創立小麥仲介服務組織;

  率先實現小麥期貨經營;

  率先建成全國45萬畝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産基地。

  2010年“金粒”小麥榮獲第八屆中國國際農交會金獎。

  2013年榮獲中國優質小麥産業化示範縣。

  今年又榮獲全國優質強筋小麥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

  提升故道玉米、花生、蘿蔔等農産品價值,構建資源優勢特色産業集群

  祁文華表示,我們不僅要打造中國第一麥,同時也要把延津的玉米、花生、蘿蔔等優勢的農産品,納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環節,構建資源優勢特色産業集群,把農田當車間,把農民當工人,將農業打造成經濟騰飛的基礎、源泉。

  延津縣總面積886平方公里,是傳統的農業縣。延津縣主導産業原來以小麥、玉米、花生為主。玉米種植面積46萬畝,優質花生種植面積45萬畝,素有“花生之鄉”的美稱。延津胡蘿蔔和黑豆被確認為“中國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依託豐富的刺槐林木資源,建設了佔地6.4萬畝的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可提供優質的槐花蜂蜜。

  為示範帶動全縣糧食均衡增産,近年來,延津縣連續開展了玉米高産創建活動,去年,全縣玉米平均單産達到590公斤,較上年的570公斤增加20公斤,增幅達3.5%,總産達到2.71億公斤,玉米高産鄉鎮、萬畝示範方、高産攻關田全部達到目標産量,延津大旱之年的高産“玉米經”受到了各地的廣泛關注。

  延津地處黃河故道,沙質土壤非常適合花生的生長,生産的花生不僅果白、籽飽,而且口感好、出油多。近年來推廣無公害配方施肥技術,提高了花生産品的無公害化程度。

  胡蘿蔔自元代引入中原,延津即有種植,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栽種歷史。胡蘿蔔種植現已從原來1個鄉鎮的3個村逐步發展到5個鄉鎮的75個村莊,種植規模也由原來的500畝迅速擴大到現在的15萬畝。

  延津胡蘿蔔經農業部農産品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測試,延津胡蘿蔔中的蛋白質的實際含量達到1.14%,可溶性總糖達到6.09%,維生素E的實際含量達到0.077/100g。

  延津胡蘿蔔口感極為甜脆,汁多渣細,滑嫩清潤,回味甘甜,深受客商青睞。産品除在鄭州、新鄉、開封、洛陽等省內城市銷售外,還廣泛銷往北京、廣州、青島、武漢、西安、連雲港、深圳、虎門等大中城市,並向中國香港、日本、孟加拉國等間接出口。2015年6月,俄羅斯西伯利亞市商貿公司老總羅格津斯基前來延津考察延津蔬菜産業,意向性大量採購延津胡蘿蔔。

  近幾年來,延津胡蘿蔔産區先後獲得了“河南省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河南省無公害農産品産地”和“河南省科普示範基地”、“河南省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備案基地”等稱號。延津胡蘿蔔還被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誌登記産品”。

  (文/許永法 李建彬圖/延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