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教育,核心是培養創新精神
- 發佈時間:2015-07-13 09:33:19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允許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可將創業算為學分,高校要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選修課。”這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下發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傳遞的導向。那麼,應怎樣理解這些鼓勵大學生投身創業的措施呢?
大學生創業應加入成熟團隊
“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是一件好事,但從風投的角度來看,並不看好他們在本科階段創業,甚至休學創業。”江蘇毅達資本文化産業投資事業部投資經理顧正兵直言。“創業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而通過高考進入‘象牙塔’學習的大學生,絕大多數缺乏社會閱歷及必要的資源。”
“大學生如果想在創業方面積累經驗,最好是加入到社會上相對成熟的創業團隊,從中學一些方法論的東西,而不是單純地在校園內自己‘搗鼓’。”顧正兵告訴記者,風投最看好的創業人才並不在大學校園,而是在微軟、百度這樣的大公司工作5到10年的人才。以他們領銜的創業團隊,既有充足的産品經驗,也了解國際上最前沿的趨勢。
“創業是個小眾事件,大部分人都不適合創業。”曾入選“中國十佳創業投資人”的軟銀賽富基金首席合夥人閻焱,日前在江蘇MBA發展論壇上也這樣認為。比爾蓋茨和喬布斯常常被用作鼓勵大學生創業的經典範例,閻焱不以為然,認為人們沒有看到“千千萬個喬布斯和比爾蓋茨”都沒有成功。“創業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多數創業者都必須做好失敗的準備。”
面對困難挑戰必須內心強大
常州大學大四學生李子越本來已經找了一份月薪五六千元的工作,但他卻做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決定——辭職回學校創業,創業項目是在校園內“跑腿”——專門替人到食堂買飯菜並送到指定地點。
一次在食堂打飯,李子越看到長長的隊伍就突然萌生送餐賺錢的想法,經過一番準備,李子越決定放棄找好的工作,註冊一家公司,正式在校園創業。“學生們關注我的點餐微信號,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吃到食堂飯菜。”“目前已有天使投資人有意向這個創業項目注資百萬,具體合作事項還在協商中。”
1993年出生的東南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大四學生陳瀟逸,在同學眼裏是一匹創業“黑馬”:多次在各種創業大賽中獲獎,和小夥伴們合辦的公司主營電子商務旅遊,目前也做得有聲有色,營業額今年可望達到100萬左右。
雖然是創業“黑馬”,但陳瀟逸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也比較低調。“去年12月,我參加了《創業家》雜誌等舉辦的校園黑馬創業大賽決賽及創業主題論壇。”陳瀟逸回憶説,風投們對90後大學生創業“潑冷水”的比較多。“現在看來,風投們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創業要經歷很多困難與挑戰,如果沒有強烈的興趣與強大的內心,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創業教育不能解讀為辦公司
我國大學生創業率不足2%,江蘇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為2.6%,略高於全國。從佔比看,大學生創業的確是小眾。
“國家推進大學生創業的一系列鼓勵性舉措,既有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現實考慮,更有對高等教育改革的戰略性謀劃,而風投們是從商業角度看待大學生創業的,‘潑冷水’並不奇怪。”東南大學胡漢輝教授是我省寥寥無幾的創業教育博士生導師之一,同時也是教育部普通高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起草專家組成員,對大學生創業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一直深為關注。
“當下,國家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深意尚未被社會廣泛認識。”胡漢輝教授感言,有些人認為國家推進大學生創業是因為就業形勢嚴峻不得已而為之的“應急之舉”,等以後就業形勢好了,這陣風也就過去了。其實,這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戰略性人力資源的長遠需要。“美國大學生創業率高達20%左右,與美國政府大力倡導青年學子創新創業及出臺一系列鼓勵性的政策措施有很大關係,這也是美國保持創新活力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我國大學生創業率與美國比相差甚遠,必須奮起直追。”
“當前特別需要走出對大學生創業的誤讀。”胡漢輝指出,有些人一談到大學生創業就跟辦公司聯繫在一起,這是一種簡單化的理解。“大學生創業不僅僅是辦公司,還包含崗位創業、制度創業。”胡漢輝以新聞媒體為例解釋説,辦一張報紙是創業,而創辦一個欄目,報道以前沒採訪過的對象群體也是創業,這就是崗位創業。而制度創業主要是指對一個組織內部的運作機制等進行改革創新,提高效率。“正因為創業不僅僅是辦公司,國家才會要求所有高校對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目的是教授創業知識、鍛鍊創業能力、培養創新創業精神,而畢業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是所有用人單位都需要的。”
本報記者 蔣廷玉 王 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