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大學生專利不再“冷遇”

  • 發佈時間:2015-07-13 08: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吳學安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讓大學生專利不再“冷遇”

  近日,鄭州市政府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鼓勵駐鄭高校建立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允許將大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參加創業實踐活動和自主創業等成效折算為學分,允許在校大學生保留學籍2年休學從事自主創業。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激勵著在校大學生加入創新發明的隊伍。時下,大學生申請專利的數量不斷增長,但大學生搞創新發明,絕大部分專利都遭到市場冷遇。其實,很多學生並沒有做好創業的打算和準備,他們往往只把專利作為實踐和專業技能的一次錘鍊和升級。近日,中國計量學院5個學生針對大學生專利轉化率現狀展開調研,結果顯示: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率僅為0.05%。在從高校採集的360份專利樣本中,受到關注或獲得收購的僅有20例,一定範圍內使用或投産的只有2例。其背後的原因主要是當前大學生申請的專利多為實用新型專利與外觀設計專利,門檻比發明專利低,更多的是改造原有創意,自主發明很少。並且這些專利大多數來自學校實驗室和生活中,難與企業研發團隊的技術成果相提並論。

  另外,大學生專利轉化意識普遍偏弱,多數大學生對專利制度、交易平臺、出售途徑、市場化分成等不是很清楚。即使有願望去通過專利申請進行成果轉化的大學生,也多因經費、時間、精力等原因無法繼續走下去。在這樣的情況下,專利轉化的各種門檻對於大學生來説偏高,有些還要增加學生額外的投入,且存在風險。以實用新型專利為例,在10年專利保護期內,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全額專利年費將從600元上漲至2000元,這對沒有收入來源的學生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大學生多與市場和企業對接,提高技術含金量。一方面,高校應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培養機制。很多大學生在專利文書寫作上遇到困難,同時對智慧財産權的相關法律不熟悉,妨礙了其專利成果的轉化。因此,高校應更重視對大學生智慧財産權教育和專利方面的專業指導,將專利創造力培養納入大學生基礎素質培養中。另一方面,幫助大學生了解企業和市場的行情,提出有潛力的創意,通過專家與大學生結成對子一對一輔導、制定技術方案,建立旨在為高校專利技術市場化提供便利的機制,讓企業需求與高校研發實現無縫對接。

  國外一些成功經驗值得借鑒。如美國的拜杜法案實施後,私人機構可以享有政府資助科研成果的專利權,為政府、科研機構、産業界間合作搭建橋梁,使得在校大學生申報的大部分專利能商業化,加快了專利成果産業化步伐,最終實現雙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