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油價後市或溫和反彈

  • 發佈時間:2015-07-13 06:32:24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電 近日我國A股市場走勢備受關注,股價前期持續大幅下跌一度傳導至大宗商品市場,引發對原油需求造成負面影響的擔憂。但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內的多家投行認為,股價暴跌並不會削弱我國石油需求,對國際油價的影響也有限。展望後市,油價可能出現溫和反彈。

  事實上,我國原油需求下滑始於今年5月,與本輪A股走勢並無直接聯繫。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5月,我國共進口原油2324萬噸,環比降幅達到23.28%。巴克萊在研報中指出,5月份我國原油需求增速放緩,為10個月來最低水準,同比僅增長2%,環比減少95.2萬桶/天。

  摩根士丹利認為,近期原油進口出現下滑,主要是因為在去年國際油價大幅走跌之際國內加速了戰略原油儲備,導致今年上半年我國原油進口強勁增長,隨著國內戰略儲備庫日漸充實,原油進口也將逐漸回歸正常。據摩根士丹利判斷,股價下跌並沒有削弱我國石油需求,目前中國的原油進口仍然處於健康狀態。

  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隋曉影指出,4月原油進口基數較大,也是造成5月進口環比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今年4月份,我國原油進口量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進口量達到3029萬噸,約合每日740萬桶。隋曉影認為,隨著我國戰略石油儲備接近飽和,未來國內原油進口步伐勢必會有所放緩。

  數據顯示,與我國股市並肩下跌的還有國際油價。在截至7月8日的五個交易日中,紐約商品交易所8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累計下跌逾13%,8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也累計下跌超過了10%。股價、油價同時下跌,導致市場誤認為股價下跌是拖累油價下跌的重要因素。

  但業內專家認為,我國股市震蕩只對油價起到間接影響,作用並不顯著。“造成本輪油價下跌的直接因素是希臘危機和伊朗核談進展。”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分析説。

  近期,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驟然上升,伊朗核談也時不時傳出利好,均對油價形成打壓。相對而言,儘管我國股市在短短三周時間內大幅下跌了近30%,但並不會影響國內生産、生活用油需求,我國依然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原油。

  對未來國際油價走勢,摩根士丹利、瑞銀等幾大投行認為,原油價格的四年來最大跌勢即將終結,後市會出現溫和反彈,中國股市暴跌和希臘危機不會削弱全球需求。法興銀行認為,即便伊朗核協議能夠達成,原油出口也難迅速恢復,因此不會立即對油價帶來壓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