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做大對外經貿交流平臺
- 發佈時間:2015-07-13 06:00:17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武漢、長沙、南昌、合肥四省會城市負責人聚首武漢,宣佈長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合作秘書處正式在武漢設立,標誌著長江中游城市群在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加快融合的步伐更加堅實。
武漢市政府常務副市長賈耀斌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説,武漢作為中部中心城市,正在抓緊轉型,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成為大交通、大物流、大商貿的中心平臺,迎接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過去我們總認為外貿主要集中在邊境或口岸城市。”武漢市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吳永保認為,在國家“一帶一路”的新戰略下,作為內陸城市的武漢成為連接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優勢獨一無二。
“長江幹流通航里程2800多公里,湖北就佔了其中1060余公里,佔比達37%。武漢作為中部中心城市,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區位優勢明顯。此外,我們將開放意識、改革創新意識和科教優勢結合起來,創新優勢亦十分明顯。”吳永保説。
資料顯示,1月23日,今年首趟中歐班列從武漢吳家山鐵路口岸開出,共運載45個集裝箱的電子産品,經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後直抵波蘭。這條全長1萬多公里的鐵路線串聯起兩大洲,成為連接中亞、直達歐洲的大通道,並輻射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了解,從去年4月26日恢復中歐班列以來,大量來自湘鄂贛3省的産品通過這條線路源源不斷地運往歐洲。武漢鐵路局負責人介紹,正在進一步完善中歐班列境外經營網路,提供國際“門到門”服務。目前,中歐班列運作線路由1條增加到4條,為不斷增長的中歐班列運輸需求提供了充足的運力保障。
近年來,武漢新港先後開通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達航線、瀘州—武漢—台灣集裝箱快班、武漢至東盟4國(泰國、柬埔寨、越南、寮國)近洋航線。武漢成為川、渝、陜、豫、湘等省市外貿集裝箱的轉机港,轉机箱佔比達36%。
武漢市發改委副主任熊戰勳介紹,隨著未來長江通航能力的加強,“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企業將會充分利用鐵路線、水路線來降低運輸成本。”熊戰勳説,30年前,“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階段,沿海有較大優勢,現在有了水運、空運、鐵路大交通網路,“出口必沿海”的固化思維已經被打破。
在不久前結束的第9屆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上,武漢儼然變身全球經貿交流的窗口。會議期間,長江三峽集團、陜煤集團、法國家樂福集團等,分別與湖北、武漢簽下總投資8875億元的合作協議,更有100多位俄羅斯客商“捨近求遠”來到漢口北,採購價值10多億美元的商品。俄羅斯青年創業聯合會主席瓦爾達採夫認為,武漢琳瑯滿目的商品相較于其他地方邊貿,有品質和價格優勢。他説,“歐洲商人習慣到義烏和東北採購,因為距離有優勢。現在,武漢完全有理由成為俄羅斯外貿的重要平臺。”
據了解,2011年,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被武漢市確立為漢正街整體外遷轉移目的地。目前,漢口北已形成20個批發城,並配套建設倉儲物流、商務辦公、金融服務區域,形成一個功能完整的商貿交易市場。據相關方面介紹,3年內,漢口北將實現全面智慧化,打造中國第一家超大型智慧商品市場,實現網上交易平臺、數字基礎平臺、智慧化物業及綜合服務。
大交通、大物流、大商貿的平臺建設,直接促進了武漢乃至中部地區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出口貿易的較快增長。武漢海關發佈的一季度外貿數據顯示,湖北省與32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實現雙邊貿易120.8億元,增長30.8%;與47個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實現雙邊貿易69.9億元,增幅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