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家門口’取錢,真方便”

  • 發佈時間:2015-07-12 23:31:58  來源:西藏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倩茹

  從上世紀90年代的“背包下鄉”“馬背銀行”,到如今的“汽車、摩托車銀行”;從原來動輒數小時的路程,到現在的“家門口”取錢……如果沒有在高原地區生活過,恐怕難以想像出這樣的金融服務場景。

  多年來,農業銀行作為西藏金融服務“三農”的主力軍,堅持以服務“三農”為根本,主動下沉經營重心,調整縣域以下機構職能到“三農”工作上,連續11年出臺服務“三農”“1號文件”,對涉農信貸規模實施專列專用,確保涉農貸款實現“增幅不低於全行貸款平均增幅,涉農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增量”的“兩個不低於”;建立支援新農村建設、農牧業特色産業、先進“雙聯戶”的長效機制,並在基礎設施建設及人財物資源配置方面向縣域以下傾斜;加強考核引導,將“三農”工作成效直接掛鉤全員績效,營造了人人想“三農”、人人抓“三農”的生動局面。

  截至2014年末,農行涉農貸款餘額達231.29億元,較1995年末增加203.21億元。

  如今,在定日縣扎西宗鄉經營家庭旅館的次仁頓珠正是靠銀行貸款賺到了脫貧致富的“第一桶金”。2012年,次仁頓珠通過了銀行的實地調研,很快便收到了農行在西藏地區發放的農牧民信用貸款憑證,一次性獲得20萬元信用貸款,這筆錢成了次仁頓珠打造家庭旅館的啟動資金。

  “旅館有13間房65張床。一張床每天收費60—80元,算下來,一年就把貸款還清了。”次仁頓珠説,他們一家的年收入已從2003年的1200多元增長到現在的36萬元。

  “現在就在‘家門口’取錢,真方便。”前來薩嘎縣達吉嶺鄉薩嘎村超市助農取款點取款的一位牧民説,以前取錢要到50公里外的鎮上營業所辦理,來回一次得花兩三個小時,很費時。如今,薩嘎村超市門口,一塊寫著“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的牌子、一部POS機具或是智慧支付終端、一張銀行卡、一沓銀行金融服務宣傳冊顯得格外醒目,他滿足了當地群眾對銀行服務的基本要求。

  為有效解決農牧區貸款難題,2001年,在全國首創了“金、銀、銅”三卡小額信用貸款産品,2005年補充推出鑽石卡貸款,形成了“鑽、金、銀、銅”四卡農牧戶信用貸款産品體系。 同時,農行還積極響應自治區提出的以“安居樂業”為突破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于2005年創新推出農牧民安居工程貸款業務。截至2014年末,累計發放農牧民安居工程貸款50多億元,助力西藏近40萬戶、200多萬農牧民喬遷新居。

  農行西藏分行按照走特色強區之路的要求,結合自治區“七區七帶”特色産業發展戰略,積極支援特色農畜産品、高原特色食品、特色藏藥、青稞、牦牛、絨山羊、藏豬、藏雞等農牧業産業化企業發展壯大。截至2014年末,全行各級機構與全區75家農産龍頭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發放貸款3.44億元。2014年,共投放涉農對公貸款95.79億元,同比增加74.40億元,增幅達347.87%,新培育涉農小企業112家。

  多年來,農行西藏分行始終在推進農牧區信用環境建設上持續發力。積極引導農牧民利用制度政策脫貧致富的同時,在全區開展了縣、鄉、村三級信用體系建設。到2014年末,累計評定信用縣13個、信用鄉(鎮)399個、信用村3850個,覆蓋全區58.42%的鄉(鎮)和72.26%的行政村,在西藏農牧區構建了可複製、可借鑒的“誠信、合作、發展、共贏”的新型縣域金融生態圖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