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學的“面子”與“裏子”

  • 發佈時間:2015-07-11 07:32:0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七月是招生季,今年最吸睛的事件之一就是清華和北大搶生源戰火紛飛,這不禁讓我想起清華的老校長羅家倫先生。或許對不少人來説,羅家倫這個名字已有些陌生了。但我們既然説到大學招生,就不能不提到他。1928年9月,三十齣頭的羅家倫出任清華大學校長。上任伊始,羅校長就在招生問題上燒了“三把火”。第一把“火”,招生男女平等,羅家倫在就職典禮上宣佈“從今年起,決定招收女生。男女教育是要平等的。我想不出理由,清華的師資設備,不能嘉惠于女生。我更不願意看見清華的大門,劈面對女生關了!”

  第二把“火”,擴大招生人數。羅家倫認為,清華的學生太少,以至於教學成本竟為北大之四倍。在他看來,以清華當時的基礎,再對圖書與學生宿舍等加以擴充,當可容納學生一千人,而清華實際在校人數卻不過300多人,因此,以後每年添招百人,以充分利用清華設備培養人才。當時,清華招生工作已結束,錄取了新生90余人。在羅家倫“添招”政策下,又補招20多人。次年起,清華大學逐年擴招,到1932年梅貽琦校長增設工學院時,僅新生人數就增至300多人。不過,羅家倫的“添招”與今日大學“擴招”不同。羅校長心中沒有教育産業化這道魔咒,多招學生為的是讓更多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現代化素養,為傳統中國走向現代世界樹立文化根基。就像他曾説過的,“要國家在國際間有獨立自由平等的地位,必須中國的學術在國際間也有獨立自由平等的地位。”“我們要共同努力,為國家民族,樹立一個學術獨立的基礎”。

  第三把“火”,大學校門“嚴進嚴出”。羅家倫説,“我希望以後要做到沒有一個不經過嚴格考試而進清華的學生;也沒有一個不經過充分訓練,不經過嚴格考試,而在清華畢業的學生”。羅家倫治下的清華雖實行“添招”,但招生增速趕不上考生增長,新生人數不斷增加,錄取率卻從1928年的23.1%降到了1936年8.2%。而且,當年的清華教學要求嚴格,學生課業繁重,淘汰率很高,因無法應付功課而請求休學,或因功課或品行問題而被退學的人數佔到學生總額的15%以上。更值得注意的是,羅家倫把進校的大門開得更寬、出校的門檻提得更高的同時,死死地堵住了見不得光的“條子”和“後門”,把清華招生史上一度出現過的權貴子弟“特招生”、靠捐款入學的富家子“自費生”拒之門外。

  1931年,羅家倫執掌中央大學,並擔任中大校長直至1941年。和現在一些名校競相“掐尖”恰恰相反,當時多所名校實行“聯合招生”。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在羅家倫這樣的校領導看來,辦大學的目的本不在求門面光鮮,而是要為正處於戰亂中的國家增添足以抗衡外辱的力量。他説,“中央大學抗日的對象,就是敵人的東京帝國大學。我們現在不應該問我們忠勇的將士,抵抗得過敵人殘暴的軍隊與否,我們現在應該問我們的科學與一般學術,抵抗得過敵人的科學和一般學術與否”。或者説,校長如羅家倫者,看重的是學校的“裏子”而不是“面子”。

  1937年8月19日,羅家倫參加中央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三校聯合招生委員會工作會議,因天氣炎熱,會議從早上六點一直開到下午六點還沒有結束,老師們決定吃完晚飯繼續開。比天熱更糟糕的是侵華日軍大轟炸,僅這天中午就有兩次空襲,但老師們不為所懼,繼續開會,不料會還沒有開完,敵機又到屋頂盤旋,於是,在警衛隊長帶領下,大家轉移到圖書館的地下室繼續開會。據羅家倫回憶,來到地下室後,“我正按著扶手椅的兩柄,要坐下去,請大家繼續開會;忽聽砰然一聲,屋頂上的水泥,如急雨般的打下,房子向兩邊搖擺。以後繼續的幾十聲,有如天崩地塌。我們知道本校受炸了。炸後又有五分鐘不斷的清脆爆炸聲。那時候校警來報告科學館後面的房屋起火了。我們不能等敵機離開上空,一齊出來救火……這是敵人對付我們文化機關的猙獰面目!但是這種猙獰的面目,嚇我們不了。我們于救火完畢以後,還繼續開會約十分鐘,將招生事件結束,各校代表將新生成績名單,分帶回校。”

  很遺憾,我沒有查到這次別具一格的招生會議的詳細會議記錄,無法再現三校招生老師在敵機獰笑中為國選材的場景,我想,出於招生需要,他們或許會對錄取名額多少、是否錄取某個學生發生爭論,但絕對不會為搶得幾個“狀元”、爭得一份所謂的“面子”或“政績”而勾心鬥角,甚至無所不用其極。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了一個網路熱詞——“公主病”,據説患此病者自戀傾向濃重、自我評價失衡、過高,在任何場合都希望得到公主般的待遇。典型病例是《天空八部》裏的馬伕人,為把天下好男人收入裙下,不擇手段。其實,正所謂人以群聚,同氣相求,用什麼方式招攬人,往往決定了招攬來的是什麼樣的人。馬伕人專以色、利誘人,吸引的只能是白世鏡之類貪財好色之徒,面對真正的好男人蕭峰就束手無策了。大學招生也是如此,以治學水準、育人理想求天下英才,招來的才是真心求學問、有抱負的好青年,如果專靠金錢、浮名或各種所謂“優惠政策”利誘,難免吸引來一大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長此以往,敗壞一所兩所大學的名譽尚且事小,敗壞了世風人心卻是事大,這難道不值得某些大學深思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