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房企期中考 三大難題待解

  • 發佈時間:2015-07-09 07:3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賈叢叢 製圖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受益於政策刺激、市場復蘇,憑藉著近兩個月的爆髮式表現,各大房企在“賽程過半”的樓市中的表現還算差強人意。截至目前,已公佈業績的上市房企業績大多實現了增長,但不少排名靠前房企業績增長率僅在10%以下,而且多數企業與年初制訂的年度銷售目標相比多數仍相去甚遠。面對土地市場競爭的空前激烈,以及剛剛放開的融資窗口的再度關閉,下半年開發商的日子恐怕難談安逸。

  業績增長放緩

  “一季度的低迷對上半年房企業績的影響不可低估。”一家上市房地産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3·30”新政出臺後,隨著市場回暖企業的業績也大幅回升,多數企業在五六月都採取了積極去化行銷策略,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但上半年整體業績仍不算非常理想。

  中原地産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6月房企截至日前公佈的房企大部分業績上漲,15家企業合計6月成交額高達1323.94億元,環比5月的982.43億元上漲幅度達到了34.8%。6月房企在市場好轉的情況下,整體市場表現比較樂觀。但從半年業績看,15家企業合計銷售額為4791.33億元,同比僅上漲9.2%。

  數據顯示,5-6月全國主要的54個城市合計住宅簽約套數明顯上漲,其中6月,住宅累計簽約26.5萬套,再次突破5月創造的年內成交紀錄26萬套。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5-6月全國主要城市樓市繼續升溫,房企銷售也水漲船高,從目前市場看,救市的政策出臺會愈加頻繁,預計2015年主要房企的銷售完成情況都會好于2014年。

  然而形勢也許並非如此樂觀。

  在億翰智庫統計的“2015上半年中國典型房企銷售業績TOP100”排行榜中發現,100家房企銷售業績分化嚴重,30家典型房企中有八成未能完成半年業績目標。

  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典型房企銷售業績的第一位是萬科地産1060億元。第三位的恒大地産為825億元,二者相差達200億元,相比第十位的華夏幸福302億元的銷售額,萬科超出其700多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3月末以來中央一系列的“救市”政策,讓上半年二季度的房企銷售業績相較一季度出現明顯好轉,但統計顯示,30家典型房企中還是有24家未能完成全年一半的銷售目標,佔比達到了80%。

  專家表示,二季度房地産市場逐步回暖,標桿房企的銷售業績明顯回升,但受一季度業績大幅下滑影響,上半年入榜企業銷售業績同比增幅並不大,這是目前時間過半,但大多企業任務未過半的原因所在。

  股市震蕩牽連融資

  與半年業績不甚理想相比,融資環境的惡化也許更是開發商始料未及的。

  有跡象表明,受近期股市震蕩影響,原本正在逐漸開啟的房企內地融資大門可能短暫性關閉。

  近日有媒體消息顯示,市場上超過50億元規模的再融資項目已被叫停,“上證綜指4500點是管理層的心理點位,如果達不到這個點位,IPO和大型再融資項目很難重啟”。

  有一些企業比較幸運,在本次股市大幅震蕩前在內地獲得融資。

  6月12日,首創置業公告擬以一批或分批形式非公開發行本金總額不超過50億元人民幣的境內公司債券;6月18日,恒大地産集團有限公司刊發公告稱,其在境內發行的200億元公司債的首期五年期50億元成功發行;7月7日,龍湖宣佈成功公開發行20億元五年期的公司債券。

  但並非所有公司都有上述企業的運氣。

  近十年來一直沒有通過股權融資方式募集資金的泛海控股,不幸地趕上了A股這一輪的大震蕩。業內人士預測,泛海控股期望借助公開發行募集資金進行的金控平臺打造、改善公司負債等願望,可能需要另尋實現方法了。

  “整體看,2015年上半年房企在內地融資寬鬆,但隨著最近股市大幅調整,未來融資的難度將明顯上漲。”一位金融界人士表示,股市大幅波動,相關管理單位已經暫停IPO,這將影響房企內地融資。

  今年以來合計已經有50家內地房企在A股或港股發佈了定增方案,合計融資額高達1300億元人民幣。泛海控股、海航投資豫園商城保利地産的融資額度超過百億元。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表示,隨著房企在海外融資的難度越來越大,國內融資渠道對房企意義不言而喻。此次股市大幅調整,暫停IPO,會明顯影響未來股市的融資能力,對於大幅增加股市融資的房地産企業來説,影響非常大。如果調整持續,這種利空可能導致部分房企資金壓力。

  土地成本侵蝕房企盈利

  “土地成本上升正在成為壓垮企業的另一塊巨石。”某開發商分析,土地供應下滑也是價格大漲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半年,四大一線城市土地成交出讓金額總計為1655億元,與2014年同期的2605億元相比下滑了36%。其中,上半年北京共出讓32宗經營性用地,合計總出讓金634.4105億元,同比去年下降近三成。

  從土地供應看,2015年以來,無論是住宅土地,還是所有土地供應都明顯銳減,其中一線城市上半年住宅用地供應為89宗,規劃建築面積為1243萬平方米,創下新低點。

  與土地供應面積的銳減相對應的是土地價格的飆升。以一線城市住宅土地價格為例,2015年供應的土地均價為每平方米16024元,同比2014年的每平方米11863元漲幅高達35%。

  “僧多粥少的局面讓企業別無選擇。”一家開發商負責前期規劃的負責人表示,土地供應的稀缺,導致了一線土地市場爭奪戰持續出現。

  隨著7月7日龍湖+首開聯合體以總價25.95億元拿下大興瀛海鎮地塊,按照相關機構測算,剔除共建和保障房部分,該項目的平均樓面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3萬元水準。近期大興區域掛牌出讓的8塊地也全部出讓,總成交額超過110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大興板塊並非北京土地市場上的稀缺板塊,此輪受到眾多企業的爭搶,可以想見當前北京土地市場上供需矛盾的突出程度。為了搶奪地塊,在拍地現場,開發商甚至大打出手。

  業內人士表示,土地市場供應收緊,對於開發商來説無疑將加大競地難度,而土地價格的飆升,無疑將吞噬未來房企利潤。下半年,房企要想完成既定目標,交出一份漂亮的年終考卷,高庫存壓力、融資渠道收緊、土地成本上升依舊將是房企面臨的三大難題。

  北京商報記者 董家聲/文 賈叢叢/製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