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府融資平臺迎評級下調潮

  • 發佈時間:2015-07-09 01:34:34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7月8日專電(記者 張莫 趙婧)記者梳理髮現,近兩個月以來,有至少7家平臺公司的主體評級遭到下調,較以往同期顯著上升。與此同時,由於較高評級能夠帶來的巨大利益驅動,近期不少平臺紛紛展開多方努力,力圖獲得更高評級。在長期的政策收緊和短期的監管放鬆之間,政府融資平臺正在糾結中探索出路。

  危局 平臺評級下調數量顯著上升

  記者梳理wind數據發現,從去年10月43號文發佈至今,共有9家平臺公司的主體評級遭下調。這一數量較以往同期有顯著上升。僅5月和6月兩個月,就有7家平臺的主體評級(包含評級展望)被下調。

  招商證券發佈報告稱,國發辦40號文以來,監管部門紛紛出臺文件或放寬審核條件以解決融資平臺後續融資問題,城投債償付風險進一步減弱;但在經濟下滑及平臺轉型背景下,上半年城投評級下調家數已多於歷年同期;投資者需要關注地方財力減弱導致債務壓力攀升、平台資産劃撥或業務剝離導致收入下降和負債上升、政府不能按期注入資産或支付回購款項等支援力度減弱行為對融資平臺信用資質的弱化及可能導致的評級下調和估值風險。

  不過,中債資信公共機構首席分析師霍志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與有色、化工和煤炭等行業景氣度較差的行業出現較多發債主體信用等級下調不同,目前來看信用等級被下調的城投企業仍然是發債城投企業中的極少數,在整個城投發債企業中的佔比很低,行業整體信用水準仍然較為穩定。

  趨利 政策導向下發力謀求高評級

  實際上,評級對於投資人而言是判斷風險的尺規之一,而對於債券發行人而言,對其融資難易程度和融資成本也有直接影響。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尤其在今年5月,監管部門放寬融資平臺後續融資渠道之後,不少平臺已經瞄上了較高評級能夠帶來的巨大和直接的利益,紛紛積極與評級公司溝通,力爭能夠獲得更高的評級。

  國家發改委今年5月發佈的《關於充分發揮企業債券融資功能支援重點項目建設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通知》放寬了平臺公司發行企業債的審核標準。《通知》顯示,對於債項信用等級為AAA級、或由資信狀況良好的擔保公司(主體評級在AA+及以上)提供第三方擔保、或使用有效資産進行抵質押擔保使債項級別達到AA+及以上的債券,募集資金用於七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六大領域消費工程項目融資,不受發債企業數量指標的限制。

  一位華東省份地市級城投公司人士對記者坦言,因為可以不受數量指標的限制,因此AA+以上的債項評級對融資平臺公司非常關鍵。“過去很多平臺對評級公司重視不夠,而現在都在紛紛想辦法和評級公司溝通,看看可否上調評級。我們當地有一家公司剛剛被評級公司上調了評級至AA+,我們最近也在準備材料,看看能否上調。”該人士表示。

  對於平臺公司的這種訴求,評級業內人士表示這類現象並不少見。“政策導向如此,平臺趨利就是必然”,一位國內的評級公司人士告訴記者。不過,這種政策導向,實際上也將壓力轉向了評級公司。實際上,上述城投公司人士就表示,如果評級公司不能滿足其提出的上調評級的要求,未來就可能考慮更換評級公司。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省級地方政府評級已經開始,地市級的政府評級未來也會進一步展開。在目前的經濟下行環境下,不少地方財政吃緊,在更多考慮當地政府信用的情況下,當地平臺的信用等級的提升空間有限。

  突圍 亟須自我輸血提升融資能力

  融資平臺評級的下調折射了其艱難而尷尬的生存現狀,而眾多平臺多方爭取上調評級則反映了其希望利用國家寬鬆政策繼續發揮融資作用的心態。從長期看,政府融資平臺無疑需要轉型並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然而從短期看,地方政府要依靠項目投資穩增長似乎也離不開政府融資平臺這一生力軍。

  一位來自安徽某市的融資平臺人士告訴記者:“固定資産增速明顯放慢,基礎設施投資在放緩,對下一步經濟的影響非常大。對於一般的地級市、縣、開發區平臺而言,基礎設施的融資壓力非常大,資金匱乏情況非常嚴重。光靠政府直接發債,建設資金的缺口肯定難以彌補。”該人士説。

  實際上,鋻於過去一段時間的監管放鬆,不少城投公司已經能夠“喘口氣”,並重新走上發債融資和銀行貸款的老路。根據Wind最新數據,2015年6月城投債發行同比跌幅繼續顯著收窄。而據地方城投公司人士透露,在國家政策導向下,不少大型銀行不再像幾個月前,對城投公司大門緊閉,而是紛紛亮出轉貸和續貸的政策,助其進一步融資。

  業內人士稱,從短期看,地方政府要依靠項目投資穩增長離不開政府融資平臺,不過,融資平臺長期仍然面臨轉型壓力,短期的政策放鬆不能改變其長期的融資狀況,只有實現真正的自我輸血才能獲得穩定的融資能力。

  談及平臺未來的轉型,霍志輝認為,目前來看,大多數地方政府已通過注入其控制的水務、燃氣、公交、供熱等經營性公用事業資産擴大了平臺公司的經營性業務規模,提升了其自身經營獲利和獲現能力。同時,市場化轉型不僅僅是業務的轉型,還涉及公司治理模式和管理能力的轉型,平臺公司一直從事政府性業務,公司治理受政府管控明顯,管理制度和管理規範性均尚待完善,這也將是其轉型中需面臨的困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