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經濟觀察:傳統外貿遇冷尚待“破瓶頸”
- 發佈時間:2015-07-08 11:3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 題:傳統外貿遇冷尚待“破瓶頸”
中新社記者石岩
毫無疑問,今年是自加入WTO以來,中國外貿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8%。對比年初確定的全年增長6%左右的預期目標,相差甚巨。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表現還是發生在中國政府一系列支援政策出臺後。用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的話説,如果沒有上述政策的出臺,今年的外貿表現將“不堪想像”。
中國外貿到底怎麼了?
如果無視當前世界經濟整體形勢及貿易格局,便不能得出客觀的答案。
受制于大宗商品市場的低迷、美國貨幣政策變動及歐元區債務危機等不確定性因素,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步伐緩慢,由此帶來的國際需求疲弱,成為全球貿易揮之不去的夢魘。
WTO初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球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增長。與之相比,同期中國出口增長0.8%表現已屬不易。
經濟復蘇的緩慢還誘使多國轉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由之帶來的人民幣相對升值,大幅削弱了中國出口産品的競爭力。以汽車出口為例,1-5月份,由於日、韓等汽車出口國貨幣分別較人民幣貶值18.5%和8.7%,其産品價格競爭優勢明顯提高,導致中國汽車出口市場備受擠壓。1-5月,中國汽車海外出貨量同比縮水近一成。
除了國際外貿格局,中國傳統外貿優勢的弱化,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背後,既有勞動力、土地等生産要素成本的持續上升,也有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被動升值。由此帶來的外資撤離及訂單外流等情況,業已引起高層關注。
面對上述形勢,一場外貿“保衛戰”已經打響。
如前所述,自去年以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針對性極強的舉措,從改善外貿環境、強化政策保障、增強企業競爭力等方面下手,狠抓落實,業已取得不錯的戰果。
在此基礎上,有跡象表明,商務部等有關部門已經開始醞釀新的更大力度的支援措施。沈丹陽日前向中新社記者透露,正在醞釀的舉措將重點置於幫助外貿企業減負,將實質性解決進出口環節各種收費及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一旦實施,對於掙紮在成本居高不下困境中的傳統外貿企業將是雪中送炭。
立足於國際合作層面,以中韓、中澳自貿協定的正式簽署為標誌,更高標準、更大範圍自貿區建設的穩步推進,將在不久的將來,為中國外貿注入一支“強心針”。而包括中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最新進展,更是讓人看到了中國外貿的未來破局之處。
“打鐵還需自身硬”,立足於更廣泛的宏觀經濟領域,如何加大力度實施穩增長和調結構並舉的政策措施,不僅有望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外貿面臨的瓶頸問題,更將對國際貿易和全球經濟形勢好轉産生積極的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