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外貿穩中求質

  • 發佈時間:2015-01-13 20:29:4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中國正處於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過程之中,在國際分工中傳統優勢被逐步削弱,新優勢尚未完全確立,這一時期應當更注重長遠目標,著力練好內功,不能“好高騖遠”。

  1月13日,海關總署公佈2014年全年進出口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2.3%,貿易順差2.35萬億元,擴大45.9%。按美元計價,2014年,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長3.4%。

  考慮到2014年年初設定的全年外貿增長目標為7.5%,中國從2012年起已連續三年未實現預期目標。分析人士表示,儘管沒有完成既定目標,但是中國正從外貿大國走向外貿強國,現在處於並仍將處於交替期,在這一時期,外貿發展不能“好高騖遠”,應在穩增長的基礎上,著力打造外貿增長的持久優勢。

  新常態,外貿降速屬正常

  “在穩住現有市場份額的情況下,外貿應更加注重以質換量。”在看到2014年外貿增長數據後,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向國際商報記者如此表示。

  統計顯示,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2.3%。其中出口14.39萬億元,增長4.9%;進口12.04萬億元,下降0.6%;貿易順差2.35萬億元,擴大45.9%。按美元計價,外貿同比增幅為3.4%,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6.1%和0.4%。“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當前我國的外貿進出口表現還是比較好的。”1月13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在國新辦舉行的2014年全年進出口情況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按美元計價,2014年前10個月,美國的外貿同比增速為3.3%,日本同比下降1.4%,歐盟前9個月同比增長1.1%。而以人民幣計價,2014年四個季度中國外貿增幅分別為-3.8%、1.7%、7.1%和4%,“進出口增速穩中向好”。

  對於外貿增幅未能達到2014年年初設定的7.5%的增長目標,鄭躍聲表示,主要有以下幾大原因:一是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無法支撐我國外貿高速增長;二是我國外貿進出口當中的低成本比較優勢不斷削弱,發達國家對中國製造業的投資下降抑制了進出口;三是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下跌,拉低了進口值。此外,地緣政治和大國關係博弈等風險也對我國外貿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這一增速其實不難理解。”白明表示,中國進出口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的外貿增速仍居世界前列,在外部市場環境趨弱和國際分工中比較優勢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疊加貿易保護主義抬頭、TPP等區域合作如火如荼等原因,外貿再保持此前的高增速已不太可能。

  下決心,著眼長遠練內功

  “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中國外貿不能千方百計追求高速度,而應向增長要效益。”白明直言,現階段中國外貿處於並仍將處於交替期,即在國際分工中傳統優勢被逐步削弱、新優勢正在打造過程中,這一時期應當在避免陷入空檔期的前提下,更注重長遠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後,外貿進出口總額開始飛速增長,2014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已達43030.38億美元。

  研究人士指出,隨著世界經濟的變化以及全球貿易格局的深刻調整,外貿應當由過去的高速增長開始理性回歸,尋求內生性的增長動力,這樣才能保持外貿在未來的持續發展。

  其實,當目光投向數據背後的時候,便可以發現,市場的深刻調整早已開始。透過2014年數據可以發現,市場結構更加多元化,貿易結構正在日益優化,出口企業主體更注重激發市場的力量,這些轉變正是為培育外貿增長更持久的力量,在未來變化了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贏得新優勢。

  據鄭躍聲介紹,2014年,在貿易結構上,中國內地一般貿易進出口占同期進出口總值的53.8%,加工貿易則佔32.7%;在市場結構上,中國內地對歐盟、美國的雙邊貿易額同比分別增長8.9%、5.4%,對香港、日本的雙邊貿易額分別下降7.2%、1%,對東盟、非洲、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市場雙邊貿易額分別增長7.1%、4.3%、5.6%、6.8%;在産品結構上,機電産品同比增長2.6%,佔出口總值的56%,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産品同比增長4%,佔20.7%。此外,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增長,國有企業進出口微降。“外貿增長目標應當更為軟性化,2015年外貿增幅維持在5%左右是合理的。”白明表示,在新常態下,外貿發展不能“好高騖遠”,追求一時的高增速,而不練好內功。因此,外貿企業要在維持住老客戶的基礎上,打造競爭新優勢,發展新客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