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巧手織出精彩人生

  • 發佈時間:2015-07-08 06:18:2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河北省石家莊常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恒盛分公司織造車間技術員楊普近日成了石家莊的名人,這是因為她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記者日前走進楊普工作室,探尋她不斷創新、拼出精彩的人生故事。

  青出於藍 年輕有為成狀元

  楊普今年32歲,2000年進入常山公司,成為一名擋車女工。當她走上崗位那一刻,廠裏一位工作多年的師傅就對她説:“技能是工人的本錢,好好幹,行行都能出狀元。”從那時開始,楊普就暗暗下定決心,要通過不懈努力使自己成為行業狀元。她犧牲了自己的業餘時間,苦苦鑽研操作技術。紡織業中,接線頭是最見技術的硬活,別人接500個,她就接1000個,別人練1小時,她就練3小時,手指硬是被軟軟的棉紗勒出了道道口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楊普的技術日漸提高。一般女工1分鐘接20個接頭,她1分鐘能達到38個,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技術,在9年多的擋車工崗位上,她累計超産棉布近20多萬米,成為單位的生産標兵。

  楊普沒有因為自己能成為行業技術能手而驕傲,反而向更高的高峰進行攀登。她認為,作為一位紡織工人,知識單一是限制自身發展的大忌,比如以往的紡織業,紡織的僅僅是棉麻纖維,而現在的紡織業,不僅有棉麻纖維,而且還有牛奶纖維、漢麻纖維、天絲、莫代爾、羊絨、甲殼素等,如果不能掌握現代化的科學知識,如何能當好現代化的紡織工?她在每天上班之餘,開始了緊張的文化學習。通過自學,她順利通過了成人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被河北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紡織服裝專業錄取。

  憑著她豐富的知識積累和技能整合,她成了企業不可多得的技術人才,被企業選聘為最年輕的高級技師。在技師這個崗位上,她再接再厲,再次發力,總結出“機上打結不超過5毫米”、“雙手交叉”、“主動引緯”等操作技巧,自創了“雙套結”手法,大大提高了處理斷經、斷緯速度,班産提高了2200米,年創造直接經濟效益近500萬元。

  潤物無聲 一花引來百花香

  一花開放不是春,萬花開放春滿園。楊普認為,一個大企業相當於一個大家庭,只有所有人都能幹,這個家庭才能永久興旺。她的目標是把自己的技能傳遞給更多的員工,以達到企業增産、員工增收的目的。

  這樣的機遇很快到來了。2009年7月,常山股份新組建的企業恒盛分公司開業了,股份公司從各個廠挑選優秀人才前往工作,而作為最年輕的技術能手,楊普也被挑選到恒盛分公司擔任值班長和培訓師。

  “面對車間裏600台嶄新的國際一流的噴氣布機,説不心動那是假的。”説起剛到恒盛時的情景,楊普動情地説,“但大多數操作工是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能否在一流的環境中,用一流的設備,生産一流的産品,這還是一個未知數。因此,免不了心裏又忐忑。”

  面對沒有任何生産經驗的新學員,楊普制定出培訓計劃和目標,並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總結的技術傳授給新學員,楊普耐心講解,言傳身教,大到巡迴路線怎麼走,布面經紗線怎麼查,小到一個處理停臺的動作和接頭手法,她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學員。

  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楊普帶的首批學員就上車頂崗,操作技術有的已達能手、優級手水準,試生産的21個高難、複雜訂單産品全部按時按量交單。半年之後,他們全部成了熟練操作工。

  細雨潤物細無聲,就在這4年管理培訓崗位實踐中,楊普用自己的模範行動引導和感染全班組職工,用自己的精湛技術指導和幫助班組職工,使得班組不僅生産技術領先,同時還在班組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因此不僅顯著提高了生産效率,同時也使織物優良率提升了10多個百分點。在採訪中,織造車間主任王立波是這樣評價楊普班組的:“在恒盛分公司,楊普任班長的丙班最為了不起,2009年成立,2010年走上正軌,在車間三個輪班的歷次産量和品質考核,楊普班組年年都是先進,大家不服都不行。”

  “沒有師傅,就沒有我的今天。”如今已是二組大組長的王麗茜談起楊普滔滔不絕。她介紹説,當時沒有教室、沒有黑板粉筆,楊老師就把要點內容用碳素筆寫在一張大白紙上貼在墻上;遇到不好領悟的操作動作,她就上車示範,到生産現場、到織機上言傳身教,使得我們車間成了王牌車間。

  而楊普本人則通過在教學中的總結提升,操作技能更為精進,在2012年全國範圍內開展的中華技能大獎角逐中獲得了“中華技能大獎”。

  誨人不倦 讓桃實李果滿枝頭

  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在10多年的觀察和了解中,常山股份公司負責人認為,楊普通過自我完善,已成為一個紡織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水準的一線不可多得的教學人才。於是,楊普被公司破格提拔為車間操作技術員,並專門建立了以其命名的技能工作室,開展“傳技帶徒、創新創效”為核心的企業員工成才傳、幫、帶活動。

  工作室首先搭建的是學習平臺。紡織企業中,織物的形成需經過多工序、多工種的生産、操作,所以員工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響産品品質,為此,工作室把提高全員的操作技術水準當成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技術培訓不僅有在工作室內講課、授課,還努力把課堂搬到一線的機臺旁,設到車間的臺位上,工作室要求成員每月至少有一次上車操作表演,使培訓內容達到理論、實踐相結合。楊普還結合企業新工人、青年工人多的特點,將部分枯燥乏味的操作內容,改編成朗朗上口的操作順口溜,增加青工的學習興趣和記憶能力。僅2014年,楊普自己就培訓青工達到160多課時,培訓人次達798人次,這些人如今均已成為熟練的紡織工人。

  工作室同時搭建的還有創新平臺。在教學中創新、在創新中教學是工作室另一個宗旨。楊普和她的工作室成員們通過上網、看書、請教,廣泛學習新知識,結合著傳統織機的操作法和各自的生産經驗,大膽嘗試、勇於探索、先後總結創新了大提花織機操作法、大提花增減經密操作法、機下打結要領口訣、七字斷經處理法等近30項操作法,其中僅新品種操作法就有13項,這些操作法經推廣,使公司的生産效率提高2%,為公司年創效益達300多萬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