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青山綠水輝映生態農業

  • 發佈時間:2015-07-08 02:31:5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徐恒傑魏小兵肖克劉久鋒

  6月24日至27日,由中華全國農民報協會組織的20多家40多名全國涉農媒體記者,走進了貴州省黔西南州的興仁縣、興義市、晴隆縣,安順市的龍宮鎮桃子村、遵義縣的楓香鎮花茂村等村寨,開展了主題為“生態文明,美麗中國——走進貴州”採訪活動。最後,採訪團記者還在貴陽市參加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5年年會的農業主題論壇並進行了相關採訪活動。記者們看到了貴州省在堅守兩條底線,以農業園區建設為平臺,大力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以綠水青山為資源,大力發展富有特色的鄉村旅遊,以農業生態文明引領現代農業所取得的成績,感受到貴州的綠水青山正在變成經濟振興和富裕百姓的金山銀山的美好前景。

  貴州的生物多樣性居全國第4位,是我國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貴州生態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森林覆蓋率達到49%,為構築“兩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4天行程1000多公里的“走村進寨”採訪,涉農媒體記者發現,習總書記提出的“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和“堅守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的要求,已經或正在成為貴州省上下的共識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行動。2014年以來,貴州省委、省政府對林業生態工作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先後啟動了貴州省森林保護“六個嚴禁”執法專項行動和貴州省縣鄉村造林綠化工作,2014年底,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復了《貴州省林業生態紅線劃定實施方案》,劃定了包括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和濕地保有量等在內的九條林業生態紅線和9206萬畝的紅線管控區域。

  貴州多山,同時也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大部分群眾居住于林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林區的人民依山而居、伴林而存,積累了許多森林利用與管理的傳統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民族生態文明觀念。記者了解到,在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絕大部分的村寨都有神林、保寨林、聖山和神山,老百姓對古樹大樹都懷有深深的崇拜和敬畏之情。如苗、侗、布依族採用本民族語言記音、漢字記錄的方式,把林政鄉規、經濟林木鄉規、神山龍樹保護鄉規、造林育苗鄉規和森林防火鄉規等關於生態保護的條款、規約撰刻在石碑、木牌上,謄寫在紙上,要求後代子孫遵守。這種世世代代積累的獨特的生態保護文化,是貴州農民群眾生態文明觀念源遠流長的根基所在。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全國30個自治州中最年輕的自治州之一。全州國土面積1.68萬平方公里,州內居住著漢、布依、苗、彝、回等3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州總人口的42.47%。黔西南州山川秀麗、處處是景,有自然景觀,也有很多歷史文化遺存。近幾年來,該州著力調整農業産業結構,以示範園區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山區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路子,全州的茶葉、蔬菜、烤煙、甘蔗、薏仁米、油茶、草地畜牧業等農業主導産業規模不斷擴大。在發展特色山區農業的基礎上,該州建成了20個省級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園區總産值已達到31億元。全州依託産業帶建的農業龍頭企業共有186家,資産總額59.05億元。記者們在興仁縣了解到,當地已形成薏仁米産業帶,發展加工企業、個體戶達200多家,其中年加工能力5000噸以上企業6家,從業人員達3000余人。興仁縣已經成為全國乃至東南亞地區最大的薏仁米集散地,被國家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薏仁米之鄉”稱號。

  晴隆縣是貴州省貧困石漠化地區的典型,經過10多年的探索,找到了破解岩溶石漠化難題的“鑰匙”,在政府推動下,組織農民在陡坡岩溶山地開展人工種植優質牧草,養殖優質肉羊,探索出了一條岩溶山區種草養畜與扶貧開發、石漠化治理相結合的路子,充分體現了生態修復與扶貧開發、農民增收的有機結合,被有關專家學者稱為“晴隆模式”。預計今年底晴隆縣羊存欄100萬隻,種植人工草地達50萬畝,覆蓋養羊農戶2萬戶,專業種草農戶3000戶,就地解決就業人口10.35萬人,使晴隆縣50%的人口從事草地畜牧業並從中受益。

  中華全國農民報協會各成員媒體的記者們,最感興趣的採訪內容恐怕非貴州的美麗鄉村莫屬。記者們首先到達的是安順市桃子村。該村位於5A級旅遊景區龍宮核心區域內,距安順市區27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村支書胡起洪熱情地向記者們介紹,全村440戶,總人口1778人,總耕地面積4000畝。2014年,全村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0146元。近年來,在龍宮風景名勝區工管委及相關部門的大力幫扶下,村裏按照農業生態觀光與鄉村旅遊相結合的發展思路,通過項目引進、村莊規劃、産業調整、“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以及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業等舉措,投入5500多萬元資金,有效推進了“四在農家(富、學、樂、美)·美麗鄉村”創建工作,被農業部授予“中國最美休閒鄉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寨”。如今的桃子村,已成為遊客到龍宮旅遊後休閒度假的第一選擇。

  另一個美麗鄉村,是習總書記前不久視察過的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這個村過去是貧困村,原來的村名叫“荒茅田”,近些年來,脫貧致富成效顯著,改名為“花茂”,寓花繁葉茂之意。自2014年以來,該村被遵義縣列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創建試點,按照整村推進小康建設引領精準脫貧要求,統籌精準扶貧與率先小康齊步走。根據遵義縣確定的指標體系監測,該村小康實現程度由2012年的90.33%提升到2014年的97.62%;2015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可達到12607元;貧困人口預計2015年可減少到165人,除去需要由政府“兜底”的無業可扶、無力脫貧“兩無”人口140人外,剩餘25人2016年可全部脫貧。通過多年來的努力,花茂村已經變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幸福家園。

  還有興義市的納灰村,是一個民族風情濃厚、田園風光優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老民族村寨。“納灰”是布依族語水田的意思。布依族是“水稻民族”,喜居水邊,納灰村是典型的布依族聚集地。距興義市城區12公里,國土面積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56.8畝,共有9個村民組,485戶,總人口2173人,主要居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731人,佔總人口的33.6%。

  納灰村民風古樸,垂柳依依,一棵千年古榕在村子中心十分醒目。一座座石橋橫跨在納灰河上,使峰林、古寨、古榕、古橋、八卦田、日月田、馬蹄田和淳樸的民風聯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天然山水長卷。納灰村2006年被列為貴州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百村試點”村寨,近年來依靠特色農業、觀光農業,以及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實現了經濟跨越發展,村民生活顯著改善。

  採訪期間,記者們深有感受的是,貴州出的農産品最低級別都是無公害的,這是其他省份很難做到的。貴州92.5%的土地是山,發展林果、中藥材、茶葉等産業的經濟和生態效益遠遠高於種植傳統農作物。在人們對食品安全愈來愈重視的時候,貴州的生態山地農業生産的優勢必將越來越顯現出來,這是貴州在綠色化發展時代具備的一個先進條件。貴州的高速公路已經是四通八達,隨著貴陽的高速鐵路通向所有省會城市,貴州遵循山地經濟規律,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青山綠水必將成為富裕農民奔向全面小康的金山銀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