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錯位發展 打造大埔強“瓷”場

  • 發佈時間:2015-07-07 17:31:13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陳煒雋 盧喬楓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大埔縣是梅州陶瓷的主産地,陶瓷是大埔縣的招牌。在大埔縣內,五步必有陶瓷,三句不離陶瓷。但是,記者發現,作為後來崛起的工藝陶瓷産區,大埔縣的陶瓷企業“各張旗鼓”,沒有任何兩家企業會生産相同的産品。“大埔縣陶瓷企業之間關係比較和睦,並沒有同行競爭那種劍拔弩張的氣氛。”大埔縣陶瓷産業辦公室副主任吳國威説,“他們是君子競爭,還互相介紹生意呢。”

  近年來,梅州大埔陶瓷在中國陶瓷業異軍突起,成為工藝陶瓷行業的一匹黑馬。據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統計,2014年廣東梅州工藝陶瓷出口額逾1.88億美元,成為我國工藝陶瓷出口最大産地。

  錯位發展突破困局

  大埔縣制瓷歷史悠久,但是,由於行業同質化嚴重,上世紀90年代大埔縣陶瓷遇到發展瓶頸。大埔縣經濟和資訊化局副局長連增發介紹,為了打破發展困局,梅州市和大埔縣政府實施“錯位發展”戰略,並分別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和組織協調陶瓷産業發展。

  作為大埔陶瓷業的“頂層設計者”之一,大埔縣陶瓷行業協會秘書長、大埔縣陶瓷産業管理辦公室高級工程師楊雲山表示,每家做的産品都一樣,形成同質化競爭,結果只能是相互抄襲和低價競銷,小企業虧損倒閉,大企業也元氣大傷。

  經歷過90年代的陣痛後,企業家們已經認識到同質化競爭是一損俱損。雖然企業在選擇生産的種類上需要多次協商,不免經過一番唇槍舌戰,但“錯位發展”的理念卻得到一致的認同。“企業根據自己原有的産品銷路、技術特點和市場定位等因素,選擇不同的品類生産、經營。”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優宴回憶道。

  連增發説,大埔縣政府召集當地陶瓷企業,鼓勵和引導企業差異化發展,深耕陶瓷垂直分類,避免同質化競爭。減少了內鬥,大埔陶瓷企業只需要針對市場做好自己的産品。彼此之間沒有惡性競爭,甚至還出現吳國威所説的君子之爭,“為了滿足客戶的多元需求,找生産互補産品的企業一起爭取訂單”。

  如今,大埔縣180多家陶瓷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具特色,錯位發展,做大做強之後又打響了區域品牌。大埔縣主要産品有陳設藝術瓷、日用陶瓷、特種陶瓷、紫砂陶、衛浴陶瓷等5大系列10000多個花色品種。其中,部分優質企業還探索出具有典型性的發展道路,成為大埔縣甚至全國同行業的佼佼者。

  把客家文化揉進陶瓷

  近年來,大埔縣的陶瓷企業在原有山水、人物、花鳥、草蟲、圖案等題材的基礎上,將客家文化融入到陶瓷産品中,開發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民族特色鮮明的陶瓷,如客家圍龍屋系列、客家風情系列等新型釉下青花工藝瓷。

  梅州市溪山陶瓷有限公司主營工藝陶瓷,還入選由商務部、中宣部等6部委共同認定的“2013~2014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其除了招募鎮上有經驗的手工藝人從事釉下繪畫,還邀請廣東省的知名美術家參與創作。

  溪山陶瓷的總經理郭福康介紹,自己從事陶瓷藝術創作多年,而日用陶瓷工藝化正是大埔縣‘錯位發展’理念提出後的發展方向之一,於是就決定在陶瓷上展示客家文化。2005年10月,郭福康創辦溪山陶瓷並擔任技術總監至今,在“日用陶瓷工藝化”上又進了一步,“將工藝品變成藝術品”。

  郭福康結合自己的繪畫能力,在陶瓷胚上作畫,上釉後再進窯燒制。由於每件作品都是原創且不可複製的,相比于可複製的傳統工藝陶瓷,其藝術性和價值也大大提高。

  雖然無法量産,但藝術陶瓷表達的意義內涵、體現的藝術價值卻高得多,也打開了精品製作和藝術收藏的高端市場。溪山陶瓷的工作室墻上挂著的五個行草大字:“無風香自遠”,正是對陶瓷藝術化散發的獨特魅力的肯定。

  特種陶瓷帶動高新技術發展

  作為工業陶瓷代表,大埔縣特種陶瓷有限公司走的是高技術發展特種陶瓷的路子。“各種陶瓷中,特種陶瓷燒成難度最高,要求也最為嚴格,價格也最高。”該公司負責人張松周説。

  特種陶瓷,又稱精細陶瓷,在陶瓷坯料中加入特別配方的無機材料,經過1360度左右高溫燒結成型,從而獲得穩定可靠的防靜電性能,成為一種新型特種陶瓷。特種陶瓷可作為工程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應用於機械、電子、醫學,甚至是核反應、宇航等方面。

  大埔縣特陶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是大埔縣政府與原電子部十二研究所合作興建的專業生産氧化鋁陶瓷(A95、A99)系列産品的國有企業。

  其生産的陶瓷真空管殼,産品品質、工藝技術和市場佔有率均處於全國同行業前列。據中國電子行業協會2013年統計,該企業生産的陶瓷真空管殼在行業單一産品中名列第一。張松周介紹,其産品被有關廠家裝配出口到俄羅斯、烏克蘭、印度等國家,也是全國同行業中唯一能提供裝配出口的企業。

  由於特陶製品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且市場需求大,大埔縣非常重視,正在謀劃以現有特陶廠為核心,創建大埔縣特陶科技工業園,加大工業陶瓷的發展步伐。

  “陶瓷+旅遊”帶動産業效應

  大埔縣富大陶瓷有限公司走的是“陶瓷+旅遊”的路子。作為梅州市首個3A級工業旅遊景區,富大陶瓷每年都能吸引不少外來遊客參觀。“每月前來景區旅遊的人數平均6000人次。”富大陶瓷經理黃志超介紹。

  富大陶瓷的“陶瓷+旅遊”道路從2004年醞釀試行,12年得到大埔縣政府的大力支援後開始做大。如今,富大陶瓷正在産業園區內投資建設青花瓷博物館,是集陶瓷創作、體驗、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廠區。

  記者看到,該博物館全部外墻和部分內飾採用廢棄陶瓷鋪設裝飾,整體上看就像一個巨大的青花瓷藝術品,既環保又不失古韻。黃志超告訴記者:“該青花瓷博物館預計投資2600萬元,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青花樓’。”

  “工業旅遊不僅可以擴大企業知名度,還可以借用遊客們的創作讓企業産品更多元化。遊客的交互體驗就是最好的宣傳,尤其是在電子商務領域。”黃志超稱,富大陶瓷正在試水網路行銷。

  同時,大埔縣正在著力發展陶瓷旅遊,讓更多人走進“中國青花瓷之鄉”。去年以來,大埔縣投入5000多萬元,完善陶瓷旅遊設施。據悉,大埔縣專門在縣旅遊服務中心二樓設置陶瓷文化展廳,把梅大高速三河出口至縣城連接線一級公路改造成展示青花瓷的景觀公路,並在泰安樓客家文化園的體育中心增設陶瓷文化一條街。

  對大埔陶瓷來説,“陶瓷+旅遊”並不只是帶來遊客量和知名度,還能借助與遊客互動的方式打開新的行銷渠道。連增發説:“工業旅遊將帶來一系列的效益,不僅提升工業産品的附加值,也能帶動大埔縣及周邊地區的服務業發展。”

  (陳煒雋盧喬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