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德化陶瓷:版權在手 創新無憂

  • 發佈時間:2015-07-07 08:32:36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拐單”一度盛行

  “燒造陶瓷工藝品,大體量的需要3至5年時間,成本投入高,且成品率僅在10%左右。”近日,德化縣阿凡提陶瓷藝術研究所藝術總監徐才提告訴記者,他曾花了3年時間,投資近40萬元,成功燒出大型陶瓷作品《八仙過海》。

  業內人士表示,大型瓷雕雖然耗資、耗時、耗工,可陶瓷工藝大師每件作品利潤少則數萬元,多則幾十上百萬元。在利益驅使下,企業爭相倣冒燒制,搶走了原創者的市場訂單,這種現象被稱為“拐單”。

  10多年前,徐才提的原創作品《孔明出征》遭人仿製,其市場標價僅為自己的1/3。為此,他向當事人討要説法。“對方要我提供相關證明,我卻拿不出來,只能吃下悶虧。”他説。

  從2000年起,德化陶瓷仿製現象愈演愈烈。“對企業來説,産品創新投入佔總成本的20%以上,被‘拐單’一次,就要損失幾十萬元。”德化縣陶瓷版權協會會長黃髮建説,“如果不對仿製行為加以遏止,無疑會影響到創新積極性,使行業陷入惡性競爭,擾亂市場秩序,危及整個産業前景。”

  三位一體保護網

  在陶瓷智慧財産權保衛戰中,德化選擇了版權登記作為武器。

  為什麼沒有採用專利註冊?黃髮建分析説,專利註冊每年都要繳交維護費,大概每件在1000元左右,而版權登記是免費的,還終身享有;專利註冊過程較長,而德化陶瓷創新快、使用週期短,産品進入市場往往要早于專利正式授權;在申請註冊專利時,企業要提出具體的保護要求,而版權登記後所有者可直接享有18項權利。

  德化還成立了縣級陶瓷版權協會,內設版權登記、版權諮詢、版權調解、版權交易等4個服務中心。截至6月,該協會免費為企業登記版權35332件,提供諮詢1000多人次,調解、審結侵權案件200多起,為企業挽回數億元經濟損失,開展交易680多宗。“陶瓷版權協會是對政府職能的一種補充,也減少了企業辦理版權登記的仲介費用。”黃髮建説。

  “政府也相繼設置了縣版權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等部門,強化對版權侵權的執法、監管能力。2011年以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共受理侵權盜版案件39起,涉案金額512萬元,並全部調處結案。”德化縣縣長歐陽秋虹介紹説,該縣還出臺了版權保護、鼓勵創新等獎勵政策,累計兌現獎勵金額9400萬元。

  2011年,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德化縣法院設立智慧財産權審判巡迴法庭。該法庭已受理陶瓷智慧財産權案件108起,涉案標的2000多萬元,審結95件,其中以調解撤訴方式結案83件,調解撤訴率為87.4%。

  “眼下,我縣形成了協會、政府和司法‘三位一體’的陶瓷版權保護網,先後獲評全國版權保護示範縣、省智慧財産權強縣。”歐陽秋虹如是説。

  開啟創新升級新篇

  版權保護激發了德化陶瓷産業的創新動力。據不完全統計,德化現在每年投入創新資金3億元以上,每天都有200多件新産品問世。2014年,德化全縣陶瓷産值為177億元,出口交貨值達123億元。

  鋻於德化在陶瓷版權保護方面的成功經驗,2011年,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與國家版權局簽署了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版權保護優秀案例德化示範點調研項目合作協議,成為該組織在我國開展的第二個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範點調研項目。

  “德化陶瓷版權保護工作起步較早,但現在僅僅是開端,今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黃髮建表示,法律規定還有待完善、細化,比如,陶瓷作品、産品相似度達到什麼程度才構成侵權等;政府行政人員要形成版權保護共識,不斷提高服務能力,依法履行職能。

  “經我手上登記的陶瓷版權作品就有八九千件,目前全縣90%左右的版權糾紛都由我們公司代理。”福建隆耀智慧財産權代理公司總經理朱琳説,德化陶瓷企業的版權意識還普遍不高,對版權不夠了解,更不懂得如何維權,並且存在傳統落後觀念,認為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

  在朱琳看來,當前有必要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建立一個陶瓷版權線上系統,並集納版權證號、圖案、交易、比對等資訊和功能。

  “我們公司已經積累了不少材料,足可以撐起一個資料庫。”朱琳説,“作為一種公共服務平臺,版權資料庫可以為企業和個人搜尋陶瓷版權登記作品提供便利,從源頭上避免侵權的發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