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 姜天驕 為民寫生,勿忘國恥 《流民圖》作者蔣兆和

  • 發佈時間:2015-07-07 06:13:3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937年北平剛剛經歷了七七事變。在蔣兆和北平的家中,他滿腦子都是中華大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痛苦場景,種種不平與憤懣使蔣兆和産生了構思創作《流民圖》的強烈衝動……

  這是話劇《蔣兆和》的一個場景。作為20世紀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蔣兆和的畫筆下,從來只有衣衫襤褸的窮人。這是因為,對戰爭的痛恨與控訴,對勞苦大眾的同情與無奈,對民族未來的思考與希望,才是他下筆的動力和靈感。

  話劇舞臺上,蔣兆和的故事正在繼續:這一天,宋文帶著許萍來到畫室給蔣兆和做寫生模特兒。許萍是“九一八”事變後從瀋陽逃難到北平的學生,她全家人被日寇殺光,眼淚已經流盡了。蔣兆和的畫中需要一位流淚母親的形象,他讓宋文輕輕唱起了歌曲《松花江上》,聽到如泣如訴的歌聲,許萍淚流滿面,蔣兆和也在悲憤的激情中寫生!後來,宋文幫蔣兆和找來了更多的模特兒:車夫、搬運工、逃難的人、學生……

  《流民圖》是蔣兆和融匯中西的巨制,他通過塑造101個難民形象,直指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表現畫家對戰爭的憤怒,對正義、和平的呼喚,為現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藝壇上確立了不可取代的地位。

  話劇《蔣兆和》就是從他“君住長江頭”、“識珠”、“烽火畫像”、“瀝血《流民圖》”、“太廟展畫”、“琴瑟和鳴”、“失畫”、“劫後余生”、“願與君子共和平”等片段講述了他堅持為民抒寫、為民抒情、為民抒懷的藝術人生,讓觀眾從他的人生經歷中理解他為什麼能夠創作出不朽畫作《流民圖》。

  上世紀五十年代,蔣兆和在家中作畫。兩個女兒問父親為什麼畫冊中都是些窮苦人?孩子的話使蔣兆和再次追憶起了往事……

  1922年秋,四川瀘州的長江碼頭上,16歲的蔣兆和告別家鄉和二叔,憑著自學的繪畫才能,來到上海打拼。幾年後,蔣兆和結識了畫家徐悲鴻,對水墨人物畫的共同追求,二人建立起了“亦師亦友”的深厚友誼。

  1932年初,淞滬抗戰爆發,蔣兆和參加臨時青年愛國宣傳隊,並應邀給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畫像,以此鼓舞抗日軍民。在前沿陣地指揮所,蔣兆和懷著無比複雜的心情,以畫筆作刀槍,和抗戰軍民戰鬥在一起。

  《流民圖》的命運同樣波折。《流民圖》在北平的太廟展出後,被日本人勒令禁展。蔣兆和又帶著這幅作品到上海法租界展出。他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流離失所的民眾所承受的遭遇。然而,在法租界,《流民圖》被當時的一個銀行家帶人強搶,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只能黯然回到北平。直至解放初,在上海的一家倉庫裏,才發現了僅存半卷的《流民圖》,友人專門帶回北平還給蔣兆和。

  1985年,瀘州市政府決定把《流民圖》製作成大型石雕,鐫刻在玉蟾山上,讓《流民圖》與山河同在!蔣兆和興奮異常,端起酒杯,吟詩一首:“少小離家未得歸,蹉跎歲月八十余。夢中常飲家鄉酒,期與鄉鄰共舉杯!”

  話劇由此落下帷幕,但蔣兆和先生對苦難百姓的悲憫之心,愛國愛民的火熱情懷仍然激勵著後來人不要忘記歷史,珍惜和平,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