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西大面積種植速豐桉的驚人巨變

  • 發佈時間:2015-07-07 00:32:14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中國建立以來,東北作為木材主産地,“霸主”地位長達半個多世紀。不知不覺間,中國木材主産地悄然南移,廣西“十一五”成了木材“巨無霸”,商品材産量全國第一。

  這一驚人巨變,起源於大面積種植一個快速生長的樹種——桉樹。

  桉樹是外來優良速生豐産樹種,由於其生長快、材質優良、用途廣泛,成為世界上栽培最廣泛的人工用材樹種之一。

  中國引種桉樹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具有地理優勢和技術優勢的廣西,是引種栽植較早的省(區),1999年大面積種植桉樹至今已經12年。據截止2010年的統計,全區桉樹面積發展到2480萬畝,居全國第1位,佔全區人工商品林面積的30.5%。

  目前,廣西桉樹面積、木材産量均居全國首位。業內稱:“世界桉樹看巴西,中國桉樹看廣西”。

  2005年,廣西桉木材産量僅87萬立方米,到 2010年增加到800萬立方米,五年增長8倍多;廣西桉木材佔商品木材産量67%,佔全國木材生産總量1/10。由於桉樹資源快速增加,國家下達廣西的森林採伐限額一增再增,從“十一五”2500多萬立方米增加到“十二五”3681多萬立方米,穩居全國之首。

  與此同時,隨著林漿紙、林板及木材加工等産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利用桉木材制漿造紙的興起,廣西林業總産值從2005年的293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276.5多億元,五年增加 3倍多,其中桉樹木材加工和制漿造紙利用總産值約為600億元,在林業總産值佔了一半。

  1982年廣西實施“中澳桉樹合作研究項目”以來,廣西積極開展桉樹良種選育繁殖、雜交育種和試驗示範研究,篩選優良品種9個、優良種源100多個、優良家係500個,獲得桉樹雜交新種50個、雜交家係260個,培育出高産無性係100多個,獲國家林木良種審(認)定1個,推廣造林使用優良無性係30多個。廣西率先在全國開展無性係容器育苗,並實現基地化、工廠化,桉樹無性係快速繁殖技術處於國內領先地位,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全區桉樹造林全部採用無性係苗木,良種使用率100%。

  2010年全區桉樹速豐林成熟林分每畝平均單産6.19立方米(蓄積量),與2005年每畝平均2.52立方米相比,凈增加3.67立方米,增長145.6%;活立木蓄積年均生長量由2005年的0.42立方米,上升到2010年的1.03立方米,凈增加0.61立方米。“十一五”期間,自治區林業廳組織建設的桉樹高産示範林年平均每畝蓄積生長量最高達到3.32立方米,面上提高單産上仍有很大潛力。

  2000年以前,廣西桉樹大面積造林僅限于北回歸線以南的南寧、崇左、欽州、北海、防城、玉林、貴港、梧州等8個市。近年來,隨著桉樹速豐林培育效益的凸現,以及選育水準的提升,抗寒品種的繁育推廣,桉樹栽培逐步向北推移,目前全區14個市102個縣(市、區)都有種植。

  科學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長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噸二氧化碳,放出1.62噸氧氣。自2000年以來,廣西桉樹速豐林每年以200萬畝左右的速度遞增,按2010年全區桉樹面積2480萬畝、森林活立木蓄積量6000萬立方米計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500多萬噸,釋放出氧氣約4000萬噸,碳匯潛在市場價值90億元。

  不過,由於部分經營者造林過程沒有依據林地所處地段、林地植被狀況,採用適當環保措施,如對坡度25°以上的山地採用全面清理整地,並高強度作業,沒有保留原有植被帶,林地嚴重裸露,造成水土流失嚴重、植被恢復緩慢,引發社會上流傳種植桉樹“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的傳言,給桉樹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依據《廣西林業發展“十二五”總體規劃》,2011~2015年,全區新增桉樹速豐林520萬畝。到2015年,桉樹速豐林總面積由現在的2480萬畝增加到3000萬畝。“十二五”期末,新造林進入輪伐週期後(即主伐年齡6年),年生産桉木材3000萬立方米;到培育大徑級用材林進入輪伐週期後(即第12年後),年生産桉木材3400萬立方米以上。

  屆時,根據科學評估方法測算,全區3000萬畝桉樹速豐林,每年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可達1247億元,其中涵養水源功能價值523億元、保育土壤功能價值115億元、固碳釋氧功能價值340億元、積累營養物質功能價值12億元、凈化大氣環境功能價值138億元、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價值119億元。(韋繼川李貴玉譚華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