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是“組團遊”的最佳實踐

  • 發佈時間:2015-07-04 15:31:56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鐘喆

  人物簡介

  李小加 ,1961年出生,1984年畢業于廈門大學外文學院英語專業,畢業後曾任《中國日報》社記者,後赴美學習新聞和法律。1991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後加入華爾街著名的達維律師事務所和布朗伍德律師事務所。1994年加入美林證券,2003年任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2009年成為首位具有內地背景的香港交易所集團總裁。

  在他的領導下,香港交易所集團近年來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制定全新的戰略規劃、改革集團旗下結算所的風險管理、實施新的港股交易時間、推出人民幣産品及期貨“夜市”、與滬深交易所成立合資公司,並透過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及成立場外交易結算所,拓展大宗商品、定息産品及外匯業務等等,以發展成為一家提供全方位産品及服務、且縱向全面整合的全球領先交易所,並做好準備以迎接中國資本項下審慎、加速開放的種種機遇。

  和綜合類新聞網站頁面不同,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頁面板塊不多,其中有一個板塊叫特寫,頭條位置放的是“小加日誌”。“小加日誌”最近更新在一週前,是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寫的文章,標題為《淺談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路徑》,3000余字。

  上個週末,2015“陸家嘴論壇”在滬舉行。李小加參加了一場“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市場開放”的分論壇。

  中國銀行行長陳四清、香港南豐集團行政總裁梁錦松、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闕波……在這個大佬雲集的會場裏,座無虛席。很多聽眾是站著聽完全場的。李小加西裝革履,係一條略帶粉色花紋的領帶登臺,立刻成為最受關注的焦點。

  近期,股市起伏跌宕,李小加説,希望本週一每個人投100塊當做學習日。當時的忠告,現在回想十分有道理。

  1 人民幣國際化:走出去,請進來

  人民幣國際化已開始進入快車道。這個過程裏,中國資本市場要不要開放?為什麼要雙向開放……有一連串的話題。

  李小加説,有一個基本共識,中國經濟與全球相連,可我國的金融體系、貨幣還沒有真正融入全球。

  人民幣從封閉型貨幣向自由貨幣過度,肯定有磕磕碰碰。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行進中到底走什麼路徑?前面的千山萬水,怎麼趟過去……又是一連串的話題。“飛是飛不過去的,必須要走過去。其中有很多路徑選擇,每條路徑的選擇都有各自的機會和挑戰。”

  在李小加心裏,人民幣國際化一言以蔽之:請進來,走出去。也就是把別人請進來,或者自己走出去。

  請進來即把資金、産品請進來。資金進來是把外國的投資者請進來,把他們的産品請進來。走出去是我們的資金走出去,投資者走出去投資。要麼是産品走出去,發行者的産品可以拿到國外讓外國投資者來買。

  “有兩個辦法請進來,走出去。第一種辦法,是直接請進來,直接走出去。第二種辦法組團請進來,組團走出去。”李小加説,直接把資金請進來,就是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直接進中國投A股市場。二十幾年,外國人一直進不了中國股市,只好在中國香港發的H股、紅籌股、美國中概股裏間接把錢給中國公司,中國公司把錢拿出來發展。“現在他們感覺已不能滿足需求,想直接投資我們的市場。”

  “直接請進來的好處不言而喻,外國人直接在我們家就地國際化。但要接受我們的監管,接受我們的市場機制,接受我們的交易習慣。也就是説,按照中國規則來做的,這是最好、最理想、最終極的方式。”李小加補充。

  直接走出去就是資金直接走出去。以前,QDII1(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是買一個基金産品,基金把錢拿出去投資。“只是,這個剛好在金融危機之前推出,剛買世界股票都跌,QDII1大家都不滿意,生不逢時。”

  李小加形容,直接請進來與直接走出去就好比旅遊市場上的自助遊:那些對中國充滿好奇、又會點中文、喜歡獨立和冒險的外國遊客不喜歡跟團旅遊,他們喜歡獨來獨往、自助來華旅行;同樣道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尤其是那些會英語、自理能力強的)更願意自由行出去看世界。

  第二種方式是組團請進來,走出去。滬港通是一個大的實驗。它是世界上唯一大規模跨境的互聯互通。“在今天的中國資本市場上,滬港通就是這種‘組團遊’的一個最佳實踐。在滬港通機制下,投資者並沒有扛著錢過境,只有交易訂單通過兩家交易所總量過境撮合,實現最大價格發現;而股票結算與資金交收則通過本地結算所先在本地進行對減,然後再以凈額方式與對方結算所作最終結算,實現最小跨境流動。滬港通採用人民幣境外換匯,實現全程回流,其結算交收全程封閉,實現了風險全面監控。”

  2滬港金融合作:你家菜,我家菜

  中國資本市場在逐漸開放,有一種觀點,隨著開放的加速、加深,滬港通和深港通會不會逐漸流量變小?

  李小加認為,市場上有三種人,一種自己哪兒也不想去,一種人哪兒都想自己去,還有一種人想去但不知道怎麼去,也不想太費勁,於是就比較舒服地在家裏按照自己習慣來去。“我覺得,肯定是第一種哪兒都不想去的人最多。第二種哪兒都想去、什麼都自己搞定的人是少。”

  不過有一個趨勢是可以肯定的,底部的人不斷往上走。“什麼地方都不想去的人,不可能一下變成哪兒都自己去的人。他一定先找一個團,向周圍看看,膽子大了再到遠處看看。滬港通是熟悉的環境、簡單的程式、舒服的保護。簡單説,滬港通的投資是受中國證監會保護的,你投的東西是外面的東西。滬港通可以搞成,別的渠道會比較難,就是有監管。”

  “中國年會、香港年會是滬港通最大的英雄,我們兩家貢獻也很大,但是最大的無名英雄是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這個組團是他們兩家合起來安排的,要來管的。”李小加説,這次組團,老百姓去香港投的公司,不是中國證監會管的公司,不是在中國境內上市的公司,但如果這些壞了事,中國證監會要解決問題的。

  李小加喜歡打比方,他説,像開餐館,老闆一定對你們家的菜品安全負責,誰吃出毛病就要負責。“食客在店裏吃壞了要來找你的,中國證監會要負責,上交所也要負責。”

  “滬港通”的啟動,標誌著滬港金融合作取得新突破。作為中國金融開放的兩個橋頭堡,上海與香港雖然有著不同的定位與資源差異,但也存在巨大的互補性合作空間。

  “一個人跑到對面餐館吃飯和本店老闆是沒有關係的。滬港通是我把對面的菜拿了幾盤過來,對麵館子也把我的菜拿了好幾盤過去,這樣我的客人能吃我的菜還能吃別人家的菜,但是你要清楚這個菜不是我做的,我説這個菜有問題你要找對面的老闆,我帶著你去,他跟您商量怎麼回事,該道歉,賠款就説清楚了。”

  3 國際定價設置:制定者,接受者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進口國,也是最大的商品出口國。很多基礎金屬大宗商品,中國都是世界上最大量的接受者。一般説來,中國應該是最大價格的制定者。可到今天,中國還是一個價格的接受者。李小加認為,一定要把中國的定價權反映出來。“我們要出去定價。經濟活動中,一個願買,一個願賣,是一個市場行為。我們如果不能夠充分、有效地參與國際定價體制、標準設置,就只能是一個價格的接受者。”

  以前,我國有外匯管制的制約、國企財務紀律的制約。“要把自己的手鬆開,要參與價格的形成,參與標準的制定、組織的形成。我們買到的不是中國人的價格,就要在DNA的層面來改革。”

  李小加説,今年下半年和明年還將有更大的舉措,如滬港通一樣的辦法,更大規模、更大幅度、更大跨時區上把通道修好,將中國購買力沿著這一渠道影響定價。

  以中長期市場來看,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要開始理解市場。“我國市場,大家都往門口跑。我們的市場沒有太多中間的消化機制,廣場上有很多機構投資者、有很多券商,各種各樣産品給你的時候,每個投資者都和券商發生關係。券商向你銷售産品,券商根據你的風險偏好情況、資金多少設計産品吸引你。整個市場都由機構給大家分層次,廣場上有跳舞的,有唱歌的,還有打檯球的。”

  李小加説,幹什麼都有的情況下,不會出現一致看高或者一致看低,廣場上很難大規模來來回回跑,最多在這個場子裏面跑,如果想玩別的遊戲就要換一個地方,這個場子裏就存在局部風險。而國外討論風險時,主要看大券商。比如,一個券商是一大片,要塌方的話就有很大問題。

  李小加很風趣,他總是愛用各種形象的比喻。這次,他用上火車買票和市場監管做了類比。“上火車,我們到底要追求什麼?國外追求的是效率,大家能夠很快上車,這樣你就可能上車不買票,車上再買票,中間可以隨便下車出站,甚至可以下車在出站口買票,但是我們為了保證百分之百安全,一定要實名定票進站買票,上車還要查票,出站的時候票丟了,還要找回來,才可以出站。”

  李小加説,監管目的不一樣,哲學便不同。“要給監管者騰挪的空間,最終資本市場是所有的投資者和用錢的人之間的博弈,價值反映在用錢權益預期上反映價格。今天的市場都是預期圈子裏面的人明天怎麼幹,就變成投資者與投資者之間的遊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