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走出去”的機遇與挑戰

  • 發佈時間:2015-07-04 02:32:4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的年會我要講的主題就是中國農業應該“走出去”。中國的農業為什麼要“走出去”?先説理由。大家都知道,我國農業十餘年來一直在增長,在座各位沒有感覺到我們國家糧食會有問題。但是大家沒有注意到的是,突然間國外的糧食大規模地進入中國,中華民族歷史上從來沒有進口過這麼多的糧食。2012年,在我國糧食産量超過一萬一千億斤的同時,我國進口了200多萬噸水稻、300多萬噸小麥、400多萬噸玉米、400多萬噸棉花和5800萬噸大豆,總體進口了8025萬噸糧食。到2013年,豬肉、牛肉的進口都在增加,還有超過一百萬噸的奶粉,這還不算遊客去國外旅遊買回來的奶粉。到了去年中國進口的糧食達到一億噸。

  如果問其原因,首先很多人會説糧食不夠吃。的確,我國現有耕地24.5萬畝,卻要養活超過13億人口,耕地捉襟見肘。現在每年進口的糧食相當於外國人用7億畝土地種出的糧食給中國人吃。第二,我們有糧食在倉庫裏卻賣不動。原因是進口的糧食居然比中國生産的糧食還便宜。主要原因是國內農村勞動力匱乏,農村人口主要是老人、女人和小孩,勞動生産率很低,但是勞動力價格一直在提升。這樣對一個國家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

  基於這一點,我認為我們的農業必須要“走出去”。中國有這麼多資本雄厚的企業家,國家有足夠的外匯儲備,現在中國企業出去都是金融投資,可是我覺得我國在農業“走出去”方面是有很好的歷史機遇,應該緊緊抓住。我做了一系列的調研。我去了柬埔寨,發現湄公河兩岸土地平坦肥沃,適合規模化經營,産量很高。而且柬埔寨勞動力非常便宜。我當時在廣西工作,抓住了這個機會,帶領企業到柬埔寨建澱粉廠,效益很好,可以説是一筆很划算的投資。

  此後我又做了一系列深入的調查研究。除了柬埔寨,我國農業最適合走出去的國家是俄羅斯。俄羅斯和黑龍江接壤,這條國境線上的土地非常肥沃,面積又非常大,可以説是沃野千里,非常適合機械化耕作,規模化經營。第二個國家是巴西,土地成本很低,一畝地就是幾十元人民幣。第三個地方是非洲。非洲農業資源豐富,而且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到非洲發展農業,是一項友好事業,雙方的合作關係會很融洽。

  最後,説説農業“走出去”存在的困難和應該解決的問題,從政府的角度應該採取的政策措施。

  第一個問題是企業家願意“走出去”,但是不了解目標國的國情、政策和風俗習慣等。比如我去柬埔寨,柬埔寨的官員説來我這裡投資沒問題,地買得越多越好,因為這些地都空在那裏沒人用。當中國企業開發的時候,發現中國農民不允許過去幹活,因為柬埔寨要保證當地農民就業。在中國一個月付一次工資,在柬埔寨不行,必須一星期付一次工資。這就是國情的不同。俄羅斯、巴西、非洲等國家和地區都有一系列法律和政策的限制。所以我希望國家有關部門,特別是駐外使領館能夠給國內的企業提供足夠的資訊和政策支援。

  第二個問題是資金。國外農業都是規模化經營,土地面積很大,需要的人力物力成本很高。因此,我希望國內銀行能出臺優惠政策,為走出去的農業企業提供貸款、抵押擔保等扶持措施。

  第三個問題是保險。國外企業耕作土地,萬一遇到自然災害,有保險公司理賠,減少農業企業的損失。但是我國的保險公司特別是涉外農業保險業務還跟不上需求。

  最後一個問題是缺乏相應的涉外農業人才儲備。“走出去”對人才的要求更高,除了一般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外,應掌握外語,了解國際規則、國際慣例,特別應熟悉投資目標國與經營項目有關的産業政策、稅收政策、市場潛力、勞動力素質、風俗習慣等情況。

  我相信,如果以上四個方面都能跟得上的話,中國會有大批企業和人才走出去做農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