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護萬里長城孤掌實在難鳴

  • 發佈時間:2015-07-04 01:30: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玉淵雜譚

  綿延萬里,雄踞邊關——長城無疑是我巍巍中華的絕對象徵,沒有之一。多年前去過八達嶺,遊人如織加上時年尚幼,所以從未真正感受到長城的威嚴。直到去年夏末獨自登山海關老龍頭,東觀滄海、南眺碣石,回望向西,遙想6000多公里青磚蜿蜒至大漠,風吹衣袂,方能一覽帝王胸懷。

  然而一組對長城保護現狀的報道揉碎了這份浪漫。回到現實,我從來就知道長城經風雨侵蝕已經殘敗,悲慼而蒼涼地作為遺跡零落在山河之間。料想不到的是,對長城的人為破壞遠大於歲月痕跡,目前保存狀況較好的只有500多公里,而接近2000公里的長城墻體已經消失!突然想起我總向朋友鼓吹:看吳哥窟要早去,那裏國窮民昧,意識不夠,對文物破壞很大,以後就看不到了——現在真是有些羞愧,恕我少見多怪,五十步笑百步了,又或者是百步笑五十步。

  作為世界上體量最大的人工奇跡,長城線性分佈實在太廣,保護的天然難度本來就大,再加上一些人為因素——受經濟利益驅使,尚有開發價值的長城段落往往被當地政府加以修繕,而本來地處偏遠更應得到保護的反而落得個聽天由命。這樣,越是瀕危越是讓村民和遊客唾手可得,至於“圈養”起來的旅遊景點,除了幾處名勝,其他也未見搞出什麼名堂來。

  長城之所以叫“長”城,乃其萬里之勢震懾四方,全程性的保護才是對文物的真正敬畏。當然,今日長城已經不再承擔邊防職能,歷朝歷代的修繕工作早已畫上句號,如果對長城全線修舊如舊,耗鉅資去完成一項為了修繕而修繕的“文化工程”,恐怕會畫虎不成。畢竟長城之昔日雄風,大抵只能留在當年明月清風中吧。

  今天談長城保護,應該是對整體性保護意識的樹立,對瀕危地段墻體的加固,對現存滄桑樣貌的維持。無論保護長城廢墟還是知名關隘,都是對人類共同遺産的捍衛,需要一種全民意識,培養一種文化自覺。

  如果只依靠文保部門有限的人手巡查長城沿線,可謂保護者勢單力弱而破壞者眾,這種監管必然低效甚至無效。意識生態一天不改變,投入再多都是被動的,肆意踐踏和偷磚行為無法根本杜絕。將來,長城還是會一點一點從衛星圖像中消失的。

  此外,滿目瘡痍的長城現狀還給了我一個當頭棒喝:所謂國富國窮並不直接決定文保水準,原來我們目前的國民意識並不比東南亞的南垂小國優越太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