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視劇的錢都花哪兒了?

  • 發佈時間:2015-07-03 08:31:31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電視熒屏再掀“大片特效潮”。古裝劇《仙俠奇緣之花千骨》在湖南衛視熱播收視率不俗、網劇《盜墓筆記》在視頻網站愛奇藝點擊量破表。但在火熱背後,這些號稱高投資的大劇依舊頻頻出現製作粗糙、視效很差的“5毛錢特效”。如果投資真的達到上千萬元,那麼,電視劇的製作經費都花到哪兒去了?

  老貓:

  看電視,就不説大片的事兒了吧!

  一部《花千骨》,一部《盜墓筆記》,都拿投資説事。一個説花了上億元投資,特效製作找來了好萊塢的團隊,曾製作《阿凡達》、《變形金剛3》的特效;另一個説單集投資上千萬元,叫來的也是好萊塢特效團隊。

  然後呢?“86版《西遊記》特效”“奧特曼特效”“5毛錢特效”的差評接踵而至。所謂高投資的最大價值,就是給了網友足夠的“吐槽”空間。

  電視劇的製作經費都去哪兒了?對此有3種説法:一是錢花了,但是就值這種效果,想要更好的,請多花錢;二是錢花了,但是都花在演員的出場費和盒飯上了;三是壓根就沒這麼多錢,大製作是炒作,為的是從氣勢上震懾競爭對手,吸引觀眾眼球。其實,第3招並不新鮮,在很久很久以前,曹操南征東吳時,水陸軍總共10萬人,卻對外號稱擁有80萬大軍……

  不過,平心而論,這兩部戲都來源於當紅網路小説,故事底子不錯,演員班底不錯,拍攝也有想法,並不像網友“吐槽”的那樣一無是處。就電視劇而言,其題材、類型都有創新之處。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兩部作品不難看。

  電視劇不是電影,不靠賣門票盈利。因此,對於電視劇進行高投入,不一定能獲得高回報。所以,拿投資和特效當看點進行炒作,靠這個吸引群眾,也許本身就是個錯誤——錯在舍本逐末。

  那麼,歐美有沒有大投資的電視劇?有,觀眾比較熟悉的《兄弟連》共拍了10集(在國內改為14集播出),投資1.2億美元。從投資總額來看,單此一劇就超過《花千骨》《盜墓筆記》兩部國産劇之和。並且,那還是15年前的價格。要知道,在15年前,北京的房子也才3000元一平方米。

  投資不計血本,但《兄弟連》並未以此作為炒作點,其暢銷的原因之一是原著夠精彩,原因之二是導演斯皮爾伯格和主演湯姆·漢克斯的盡職敬業。

  許思鑒:別拿觀眾的無視當無知

  早在2014年暑期檔,《古劍奇譚》雖然捧紅了李易峰、陳偉霆這一堆“小鮮肉”,但是電視劇本身粗製濫造的特效,就已經成為“槽點”。而在之後一年的時間裏,《神雕俠侶》《少年四大名捕》等接連多部電視劇又沿襲了其“5毛特效”的效果。

  當這個暑期《花千骨》和《盜墓筆記》雙雙亮相時,觀眾對於粗製濫造的容忍度已經達到了極限。電視劇市場日益快餐化,粗製濫造的劇本、浮誇粗鄙的表演、不合邏輯的對白充斥電視熒屏,因此讓人不忍直視的特效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而已。

  似乎在現在的電視劇市場上,只要找一群“顏值”頗高的俊男靚女,所有的惡俗表現就都能夠被接納、被容忍了。因此,當史上最萌的怪物“屍蹩”和讓人無法直視的蠕蟲版“糖寶”出現時,我們的觀眾也只能使用“選擇性忽略”這一“技能”,用旁邊的俊男靚女來進行自我催眠。

  儘管在當下的中國,特效産業不敵歐美依然可以被當作藉口,但是,在國産電影特效公司逐步向好萊塢水準靠近的今天,電視劇特效卻在大步流星地後退,這不得不讓人懷疑,製作團隊是在忽悠觀眾呢?還是繼續忽悠觀眾呢?

  觀眾不是傻子,只是目前的狀況還能忍受。製作方切莫將這種選擇性無視,看作是一種徹徹底底的無知。當某一天觀眾的底線被徹底打破之後,迎來的結果也許不堪想像。

  只是,你我都不希望那一天的真正到來。

  張揚:廉價特效時代結束

  所有人都在説,電視劇的特效近10年沒有任何長進。雖然國産電影的特效仍舊不怎麼樣,但其整體水準卻在逐年提高。其實説到根本,不是技術水準達不到,而是現在花在特效上面的錢太少,這才導致“五毛錢特效”成災,並飽受觀眾詬病。

  至於為何會如此?原因主要是電視劇的收益率是可以事先算出來的,多少錢的投資,能賣到多少錢,製片人在建組前基本都清楚。它和電影票房不同,後者的大投入有可能在票房上造就“大驚喜”,而前者的收益做不到這一點,所以現在劇組從導演到製片,花在特效身上的錢能省就省,對於電腦特效的要求則是“能懂就行”。

  想要效果好,拍攝1小時特效的花費在百萬元級別,劇組真的沒法承擔如此高額的費用,為了壓縮成本,只能在效果上打折。並且在如今吊詭的市場環境下,“過爛”的特效沒準還能成為宣傳熱點。別笑,這就是市場現狀。不然,何以各大衛視寧擔罵名也要不斷地拍攝“雷劇”?可見,“5毛錢特效”的時代距離結束還遠得很。

  張雅:古裝劇遇寒冬 誰敢狂砸錢

  現在在電視劇市場上只有古裝劇需要“特效”支援,以前愛用特效的抗戰劇也因為幾部“雷劇”的現身,而改用實景拍攝了。

  對於古裝劇來説,近兩年都屬於“市場寒冬”。如今的影視公司都不敢投資古裝劇,所以説要他們花大價錢做大製作真的很難。

  一部電視劇從立項到拍攝會經歷幾年的時間,而影視劇公司在資金方面追求“快進快出”,古裝劇自然不是一個好的投資産品。

  別問影視劇為何“5毛錢特效”屢禁不止,因為現在觀眾能看到古裝劇就已經不錯了。(原載《法制晚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