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視劇導演跨界 成功者幾何?

  • 發佈時間:2015-04-10 08:32:22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電影市場火熱,除了作家和演員外,電視劇導演們也紛紛涌入其中。近日,與電視劇同名的電影《咱們結婚吧》上映,電視劇導演劉江因此轉型成功。有意思的是,在跨界轉型的隊伍裏,中國導演不是唯一的玩家,與其“神同步”的還有好萊塢的導演們。

  成名導演“再創業”

  其實早在劉江之前,就有大批電視劇導演跨界執導電影。2011年,《蝸居》導演滕華濤帶著自己的電影作品《失戀33天》成功轉戰電影圈,並創下了3.5億元的票房成績。此後,張一白、陳思成也將自己的電視劇成名作改編成電影,並嘗到了甜頭。去年,兩位電視圈內的“大咖”導演趙寶剛和高希希懷揣電影夢,分別執導了電影《觸不可及》和《露水紅顏》。

  在第3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上,小馬奔騰宣佈了最新的項目,將把《甄嬛傳》改編成電影,執導該片的仍然是電視劇《甄嬛傳》的導演鄭曉龍。如果該項目成形,這將又是一個電視圈“大咖”轉型電影的範例。

  追根 工業熱、門檻低催生國內跨界

  對於如此多的電視劇導演成功跨界大銀幕,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電影市場火暴是重要原因。此外,中國電影市場本身門檻低,也成就了不少導演的跨界行為。電影産業分析家蔣勇認為,現在跨界的人太多,一提起電影,就好像什麼人都可以拍一樣。

  相比演員和作家,電視劇導演轉行拍電影有其先天優勢。劉江曾説:“電影對我來説並不陌生,我學的就是電影。”不過,他也坦言,“電影和電視劇的差別蠻大的,我之前就做過比較。電視劇就像達喀爾拉力賽,容量非常大,而電影就像一級方程式賽車一樣,非常精密”。

  跨界火暴的另一個原因,與IP(智慧財産權)開發項目有關。目前,電影工業正在發生變化,除了拍成電影之外,一部電影劇本還能被開發成電視劇、遊戲以及專輯。蔣勇認為,在IP時代,創作不再是一個單向的過程,而是“粉絲”互動與大數據反饋的多向過程。

  《咱們結婚吧》和《北京愛情故事》等就是IP項目。蔣勇認為,不僅是電視劇,小説甚至歌曲都能衍生齣電影。前者有《鬼吹燈》《萬物生長》《左耳》等,後者則有《同桌的妳》以及即將上映的《梔子花開2015》。

  海外 好萊塢娛樂公司青睞電視劇導演

  與國內電視劇導演同時跨界的,還有好萊塢的電視劇導演們。在好萊塢這個全球電影工廠,越來越多的娛樂公司向電視劇導演拋出了“橄欖枝”。《廢材聯盟》的兄弟導演安東尼·羅素、喬·羅素以及《權力的遊戲》的導演艾倫·泰勒,先後被迪士尼和漫威選中,執導《美國隊長2》和《雷神2:黑暗世界》。

  《紐約郵報》將這視為一種工業化操作的權衡。而他們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據《多倫多星報》統計,在漫威旗下的商業大片中,拍攝電視劇出身的導演所取得的票房成績比純電影導演取得的成績高出了40%。

  好萊塢著名影評人克裏斯托弗·羅森表示,在好萊塢,電視劇導演甚至比電影導演更忠於電影公司的安排以及觀眾審美的偏好。在電視劇導演拍攝的電影裏看不到導演太多自己的風格,但是卻有著非常過硬的製作水準和穩定的表現力。

  對話

  記者:近幾年,像羅素兄弟這樣的電視人在進入電影圈後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克裏斯托弗·羅森:這很正常。好萊塢的電視劇全部都是按照電影的拍攝方式以及製作方法完成的,可以説是時間更短、分集更細的電影。而且這些電視導演在學習時,也不是按照電視模式進行學習,其學習和培養的內容全是電影化的,因此在這些方面,他們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在很多時候,電視劇出身的導演有著很強的執行力,他們能將製片對於電影的要求完整地貫徹到電影裏去。這樣産生的作品比如《美國隊長2》等,你看不到導演的痕跡,很受觀眾喜愛。

  記者:但電視導演想要跨界電影,在好萊塢得到機會需要等待很久嗎?

  克裏斯托弗·羅森:因為門檻太高,電視導演往往要在圈裏耕耘20年之久,才能獲得執掌一部電影的機會。此外,幫他們獲得這個機會的,並非是一部大熱的電視劇,而是其超強的掌控力和把握力。

  好萊塢的製片廠在挑選跨界的電視導演時,並不會以其電視劇的收視率和熱門程度作為判斷,他們需要考察的,是導演的掌控力和執行力,而並非創造力。很多時候,有關創造力的事情由編劇和核心團隊來負責。有著豐富經驗以及強大執行能力的電視劇導演們更受青睞,也更容易成功。

  (文/田婉婷 原載《法制晚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