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英美名校掐尖怎麼亮高招

  • 發佈時間:2015-07-03 08:31:16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正當手段搶生源

  北大清華得學學

  ■特約記者 程喆

  招生是高校展示實力的重要機會,為了優質生源而做宣傳、給優惠,是多所高校的“傳統”做法。不過,近日北大和清華四川招生組的做法就被教育部批評了,原因是用不正當方式搶生源。國內高校因搶生源而採用極端方式的事例已有不少。早在2011年,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就因招生引發了一場“口水戰”。反觀一些國外知名高校,大學生源爭奪戰更為激烈。名校也不例外,也會為搶奪優秀生源而大傷腦筋,目的只有一個:請到我們學校來!

  主題不變 成績是敲門磚

  國外高校的招生“戰線”拉得很長,每年的招生工作從7月份著手準備,直至第二年的6月才結束,所以高校不得不打持久戰。對美國大學來説,能使學校排名靠前的重要因素是低錄取率、高註冊率。因此,吸引更多申請人是降低錄取率的一個關鍵因素。

  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當大學錄取新生時,學生與學校可以雙向選擇並持續互動。拿到若干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再根據被錄取的專業、大學提供的教育服務,諸如獎學金進行選擇確認。

  雖然很多學校對於成績沒有絕對標準,但美國高中生要進入大學,和中國學生一樣,也要有個衡量的標準。在這裡,分數也是一個必要的條件。分數有兩部分,一部分是俗稱美國“高考”的SAT(學習能力測試)或ACT(大學入學標準測試)成績;另一部分則是高中成績GPA,即平均分。分數越高,自然希望越大。實際上,美國的高中生從高二開始,就參加“高考的預考”,即PSAT(SAT的預考)考試。在讀高三時,其還會參加第二次PSAT考試。

  PSAT于每年的10月中旬舉行。一兩個月後,成績一齣來,各大高校就開始為招生工作忙碌起來。

  前期下手 耶魯也發“小廣告”頻示好

  為了第一時間獲取高中生資訊,大學會向舉行PSAT考試的機構購買有關成績段的資料。各大學分析有關考生的資料以後,就向這些考生發出熱情洋溢的“求愛”信件,並且不斷地郵寄各種諮詢卡和設計精美的畫冊。

  《“高考”在美國——旅美教育學專家眼裏的中美高考》這本書裏稱,每年1月底~2月初,成績好一些的考生,每天家裏的郵箱都爆滿。“斯文”一些的學校,先發些“騷擾”信件,問考生是否需要漂亮的畫冊。有些大學不管結果如何,猛寄精美的“垃圾郵件”。等到考生參加了正式的“高考”SAT的考試後,各高校更是進行各種郵件的“狂轟濫炸”,有些學校甚至直接給考生的家裏打電話。

  提前“撒網”的學校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這樣的名校,或許會有學生和家長暗自欣喜:原來名校對我有興趣。可實際上,學生收到這樣的材料,也不必受寵若驚,這只是美國大學為了增加潛在生源而採取的手段而已。

  據新浪教育報道稱,一名美國學生甚至還公開稱:“耶魯,我根本不夠資格,別來招惹我”,其對耶魯髮發廣告的行為予以公開批評,警示學生在“迷魂湯”面前也要保持清醒。

  體育生特別受青睞

  招收體育特長生似乎成了各高校首要的招生工作。因為體育運動的門票是學校的一項重要收入,體育運動可以引起那些大款校友們的關注。而耀眼的體育成績更能激勵大學生,比其他成就更有感染力。

  作為美國大學招生的重點,體育特長生的招收更為嚴格。美國大學盛産體育明星,在奧運會上看到的很多美國運動員都來自大學,這是因為美國頂尖的體育人才基本上都來自學校尤其是高校。

  各學校都有主管體育特長生的主任,各個運動隊的教練親自四處尋訪、面試體育特長生。在其他的申請者還在忐忑等待時,體育特長生就已經收到試探性的“錄取通知”以安撫他們,穩住他們。當然,許多高校會為這些體育特長生設立專門的獎學金。

  在招收體育特長生時,很容易出現違規行為,這被認為是美國大學體育的“毒瘤”。當然,相應的懲罰也是很嚴厲的。據《環球時報》報道,2015年3月9日,美國全國大學生體育協會(NCAA)經過漫長的調查,指控雪城大學自2001年以來出現多起違規招生事件,包括學科作弊、收受不正當利益、藥檢未過以及違規募款活動等,並對雪城大學開出鉅額罰單。

  為形象搞定“肥皂劇”編劇

  為了吸引更多的申請學生,很多國外名校很注重自身宣傳。2008年,英國康橋大學校方主動給編劇寫信,希望他們在“肥皂劇”中把自己寫得平易近人,澄清外界對名校高不可攀的“精英形象”的錯誤認識;牛津大學也已經聯絡《東倫敦人》的編劇,以確保編劇全面了解牛津大學的各項獎學金計劃。

  除此之外,常規的做法是,幾乎每所學校都會推出一部製作精美的宣傳片,放在社交網路上吸引生源。比如2010年美國耶魯大學的招生宣傳短片《我為什麼選擇耶魯》廣受好評,被譽為新時代招生宣傳片的典範。與以往的宣傳片全景掃描學校景觀大不相同,學生們在耶魯大學校園裏的每一個標誌性景點前載歌載舞。每名講解員的親身經歷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後期鞏固 師兄師姐現身説法

  等到大學把熱情洋溢的錄取通知書寄出後,優秀的學生手中往往就有了多份錄取通知書。當學生成為掌握主動權的一方時,大學只能擺出一副“任人宰割”的樣子,開始不遺餘力地展現自己的魅力。

  據報道,在發出錄取通知書後,大學接著會開展各種“攻心戰”:在校學生與被錄取的學生主動聯絡,讓學生感受大學的氛圍;一些名校的校友會還組織聚會,邀請當地被錄取的學生和家長參加。這樣的聚會常常在事業有成的校友的豪宅裏舉辦,以增強校友之間的親密感和名校的榮譽感。

  比如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在校學生可主動申請成為“學生使者”,利用假期回到高中,暢談自己在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回答關於學校和錄取的問題,鼓勵他們申請密歇根大學。

  其中最引人注目,同時對擇校可能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大學的“開放日”。因為這些“開放日”都集中在每年4月,有些學生和家長在4月的每個星期裏都會乘坐飛機去一所大學“趕場”。“開放日”的內容實際上大同小異,都是極力展示學校最有特色的一面,這樣考生和家長會對大學很多的情況,如校園以及周邊環境、氣候、大學文化等有更多直接的了解,並在最短的時間裏對學校産生好感。

  結語

  由於教育資源的相對短缺,對考生而言,“一考定終身”還難有本質改變。對高校而言,衡量成功與否的量化標準也簡化到了考生分數的直接對比。資訊的不對稱,導致了大量考生特別是高分考生的遊移不決。加之高校間同質化的現象,君子愛“才”的高校,怎能不競相衝到學生面前誇耀自己,甚至搞出盤外“高招”呢?

  如果我們的大學各具特色,各有所長,那麼考生也不用費那麼多心思了,高招辦的老師們也就不用費盡心力地“忽悠”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