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業內人士:農商聯盟是農業網際網路+“基礎工程”

  • 發佈時間:2015-07-02 14:58:0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07月02日 14:51:41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7月2日電(記者 李榮)記者近日採訪一些業內人士,他們認為,發展“農業網際網路+”,農商産業聯盟應是基礎平臺。

  在消費網際網路發展的熱潮中,生鮮農産品是一大“亮點”。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目前國內涉農電子商務平臺總量已有3萬多家,其中農産品電商平臺約有3000家,交易額超過500億元。

  相關專家認為,在現有的農産品電商平台中,大部分都是“沿用”了其他消費品領域的B2C模式。雖然根據測算,此類電商模式已將生鮮類農産品物流成本降到25%至40%,但相對於服裝、電子産品5%左右的物流成本而言,仍然較高。主要原因是在貨源保障、産銷對接、品質控制、風險管理等方面存在明顯短板,難以有效整合農産品供應鏈和價值鏈。

  上海貨通天下集團董事長鄭壽峰等業內人士認為,農商産業聯盟,是農業網際網路+“繞不過去的一個基礎工程”。只有農商之間利益關係平衡了,農業網際網路+才會有真正的生命力。

  鄭壽峰介紹,眼下正在探索的農商産業聯盟,是一種農商資源整合的新型載體,實現銷售型“大企業”和生産型“小農戶”的産銷對接。據了解,貨通天下農商産業聯盟自去年正式上線以來,已擁有正式會員近2000家,累計實現交易額3.5億元。交易會員中,有各地的農場、種養基地、農聯組織、農産品加工企業,還有百勝、海底撈、中儲糧等糧食供應商和餐飲採購商。

  農商利益需要以市場化和平臺化手段進行有效“鎖定”。鄭壽峰認為,在網際網路+的背景下,訂單農業和多元採購才能真正有效落實。比如採購環節,通過電商平臺,不僅可以完成委託採購,還可以通過生産能力、誠信、銷量等因素對生産商進行排位,實現選擇採購、個性化採購、定向匹配採購和招標採購。在訂單撮合的基礎上,通過聯盟的社會化服務手段,為農戶提供技術、農資等保障服務,為物流配送提供冷鏈、倉儲等服務,達成産業鏈的利益平衡。

  一些經營者和業內專家對記者表示,農業網際網路+要邁出成功的一步,單單形成利益結合體還不夠,必須形成農商利益共同體。

  “利益共同體不是一個架子,而要落實在交易的種種細節中。”鄭壽峰進一步表示,無論賣方還是買方遇到問題,如果沒有妥善的解決方案,訂單農業就會成為“毀單”農業,必須建立供需調劑機制和短期資金融通機制;另外,農産品品種多、鑒別複雜,必須要以國家標準為基礎,形成操作性強、具有行業共識的農産品品質標準體系,作為品質檢驗、缺陷折扣和爭議仲裁的依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