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管清友:股災已導致極其嚴重後果 須全力應對

  • 發佈時間:2015-07-02 14:57:55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 管清友

  6月下旬以來的股災,已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市場整體風險偏好急劇下降,人氣降至冰點,多頭轉為空,融資盤連環“爆炸”,公募基金為應對基民贖回被動拋售,銀行趨於謹慎,投資者恐慌情緒蔓延,可能引發進一步的拋售潮,居民財富瞬間灰飛煙滅,信用被動收縮,匯率劇烈波動,進而對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産生巨大衝擊,也將葬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轉型升級的大好局面。

  能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避免中國大陸出現1997年香港金融市場出現的危機,直接影響下一階段金融創新改革成敗,甚至影響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全局,絕不可以掉以輕心。

  當前,要特事特辦,組織力量,出臺政策,全力應對。

  第一,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在中央政府層面統籌協調救市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資本市場的一系列改革和創新舉措,恢復了市場的信心,激發了投資者的熱情,激活了市場微觀主體,有助於居民投資從不動産向金融資産的轉變,有助於實現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的轉變,有助於我國從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的轉變。這種局面來之不易,各方都應倍加珍惜。這次股災是在股市加杠桿背景下發生的,投資者尚未正確理解虛擬經濟加杠桿的價值投資真諦,經營者尚不會適當運用虛擬經濟加杠桿的融資工具,監管者尚未及時轉變虛擬經濟加杠桿的風險管理體制。本輪調整是金融創新改革的一次重大挫折,但挫折是進步的必經過程,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改革方向正確,發展基礎牢固。

  第二,切中要害,乾淨利落,用真金白銀穩定市場。當務之急,防止從杠桿資金到公募基金的連環爆炸,引發進一步的恐慌。一是組織匯金等國家隊力量購買公募基金凈值,防範基金贖回潮,拉升指數,釋放真金白銀,托底市場,穩定預期;二是證監會明確宣佈控制IPO節奏,對已過會企業延遲上市融資;三是在證監會已出臺政策基礎上,下調印花稅,切實提升市場信心;四是明確宣佈禁止裸賣空,嚴查活躍做空賬戶;五是嚴查監管部門內部和市場違規違法行為,防止利益集團綁架。

  第三,未雨綢繆,居安思危,全方位應對國際國內金融風險。從“5.28”到“6.26”是本輪股災第一階段,對場外配資的監管引發市場恐慌,進而出現負反饋。“7.1”行情表明目前A股有向第二階段演化的可能性,國際因素疊加國內因素形成雙震源。國內方面,做空力量依然強大,必須警惕基金贖回潮引致公募基金被動減倉帶來了連鎖反應,特別是藍籌股的踩踏風險。國外方面,希臘債務危機雖尚未達到2011年歐債危機的程度,但國際金融市場出現新一輪動蕩的可能性加大。這將從兩個渠道對A股産生衝擊:一是避險情緒推動國際資本回流發達市場的安全資産,新興市場的資産價格將隨之承壓,中國也將面臨一定的資本外流壓力和資産價格衝擊。二是美元指數上漲將加緊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升值壓力,對國內出口造成進一步擠壓,加劇國內的經濟下行壓力。在國內市場情緒尚不穩定的情況下,如果不能有效防範外部衝擊,可能引發國內股市的新一輪波動,需要高度關注。

  第四,立足長遠,改善監管,建立大監管格局。此次股災,反應出我國在金融監管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多頭監管、行政干預、溝通不暢、反應遲緩。在應對股災的同時,必須同時改善監管方式,把握資本市場結構和投資者特點,把握監管的手法和節奏,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儘快建立大金融監管體系,扭轉分業監管的尷尬境地,在國務院層面設立金融監管委員會,以便於統籌協調,應對突發事件。

  長期來看,要把資本市場建設放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大框架下去思考,放在實現金融強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背景下去思考。股災會導致金融風險蔓延,將對國內金融資産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對中國剛剛開始壯大的中産階級形成毀滅性打擊,不利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甚至危害社會穩定和國家發展全局,必須全力應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