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80後”畬家女當起貧困山村“規劃師”

  • 發佈時間:2015-07-02 09:33:40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李白蕾/文俞松/攝

  “道路不平,資訊不靈,生産不發展,生活赤又貧”,這是過去流傳在閩侯縣大湖鄉六錦畬族村老百姓當中的一句順口溜。近10年來,在“80後”畬家女雷秀花的“規劃”下,這個村路平了,資訊靈了,生産發展了,生活好過了。昨日,記者從市區驅車近2小時來到偏遠的六錦畬族村,探訪傳説中17歲就當選縣人大代表、25歲就進入村“兩委”班子的村黨支部書記雷秀花。

  化著淡粧、身著紅裙的雷秀花給人的感覺不像是來自貧困山區的村幹部,倒更像是一名時尚的城市白領。“我們村很多項目要靠我去跑部門、去爭取資金扶持,作為村裏的‘代言人’,我必須注重形象啊。”雷秀花開玩笑説。

  雷秀花告訴記者,她2006年當選村支委,次年當選村支書,之後在歷屆選舉中都成功連任。今年的村級換屆選舉于6月18日完成,她的老搭檔、原先的村委會主任當選村支書,她本人則即將擔任由鄉下派至村的第一書記。“前年我考上公務員,本來有機會去鄉里工作,但還是離不開生我養我的六錦村。”

  在當村官之前,雷秀花的人生履歷很豐富,當過學校代課教師,也當過藥店職員,由於社會接觸面廣,又勇於為畬族鄉親的事拋頭露面,年僅17歲時她就當選縣人大代表,如今是市縣兩級人大代表。而代表身份又讓她結識了許多部門負責人,為村裏跑項目、爭資金就容易了許多。這些年,她一趟趟下山往縣裏、市裏跑,為造福工程爭取補助金,畬族群眾300多人全部搬下山住進了好房子。她還爭取數百萬元資金,實現村道、自然村道水泥硬化26公里,村裏通往鄉里再不用走坑坑洼洼的泥土路。

  “以前路不好,農民種的花菇要運去賣,在路上顛半天,下山時全變黑了,根本賣不出去。現在我們種生薑、種西瓜,養土羊、養蛇,姜還在地裏、羊還在山上,訂單都早就來了,這都是把路修平帶來的福氣啊。”養羊戶雷蘭茂説。

  隨著六錦村被開闢為福州二水源地,原先村裏大量養豬戶開始轉産轉業。雷秀花把目光放在了村裏的荒山上,她發動村民開闢荒山,並帶頭種植杉樹。“種樹是建起綠色銀行啊,現在村裏杉樹面積有近3萬畝,每戶至少種植幾千株,預計可産生效益1200萬元。”村裏還開闢了羅漢松、毛竹等種植基地,隨著竹木成林,村裏的生態也一天天好起來。僅毛竹種植與墾復就開發6000畝,每年可産生效益180萬元。實施轉産以來,農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3100元提高到5600元,勤勞的每年可增收兩三萬元。

  “村支書是個小官,但村民把你看成了這裡的‘規劃師’,種什麼養什麼能賺錢,收成後怎麼賣有利潤,這都需要我去想點子。雖然很忙碌,但能被大家信任,也很有成就感。”雷秀花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