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招沙甲的鳳凰涅槃

  • 發佈時間:2015-01-19 08:34:55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6日,從松溪縣城出發,沿山林穿行不到20分鐘,便見一座石牌坊,“招沙甲移民村”幾個金色大字躍入眼簾。“裕後光前故土拋離展望般般美景,開來繼往新基創建頻添頁頁詩篇”,一副對聯道盡村民對庫區移民後生活的憧憬。

  走進松溪縣花橋鄉招沙甲村,粉刷一新的屋墻上,火紅的鳳凰圖案特別醒目。村民們説,這是畬族的圖騰。新村裏,統一改造的立面、乾淨整潔的道路、配套的休閒公園、打鬧嬉戲的兒童,與連綿起伏的山巒梯田相映襯,繪成一幅潑墨山水畫。

  “尤書記給咱們回信啦”

  “尤書記給咱們回信啦!”

  “真的啊!要感謝黨委政府,給了我們那麼大的關心幫助,村子才有這麼大的變化。”

  下午3點多,在村移民文化活動中心會議室,全村黨員們濟濟一堂,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來信收悉,2013年招沙甲村遭受嚴重雹災後,我曾到村裏看望過你們,村黨支部和全體黨員帶領鄉親們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松溪縣委書記朱仁秀向全村的黨員們傳達省委書記尤權于本月15日寫給鐘學富等22位黨員同志的回信。

  招沙甲村是貧困村,全村132戶451人,屬省級老區、庫區移民村和畬族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不到縣裏的平均水準。2013年3月23日下午,招沙甲村突遭百年不遇的冰雹災害,全村房屋幾乎片瓦無存。當年7月24日,尤權書記來到該村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了解災後重建情況,聽取群眾意見,探討擺脫貧困、加快發展的路子。

  “得知雹災當天我查看災情時腰部受傷,尤書記專門到我家慰問,詢問傷情。當他了解到我生活比較困難後,當即請相關部門幫助改善生活。”村民危清明對當天的情形記憶猶新。

  “那天尤書記到我這,喝了我送上的自家産的蜂蜜,説跟小時候的味道一樣,還風趣地説,祝我事業越來越甜蜜。我最想告訴尤書記的是,他建議我們發展林下經濟,現在已整好地,開春就能種了。”村裏的養蜂大戶危朝森説。

  “從你們的來信和寄來的照片中得知,一年多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援下,村裏建起了40多座新房,改造了50多座舊房,還打算綠化美化房前屋後,發展生産也邁出新步子,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希望招沙甲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充分發動和依靠群眾,利用好當地豐富的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生態旅遊,保護好青山綠水,把鄉村建設得更加美麗。”尤權在回信中説。

  “我們給尤書記的信是上個月18日寫好寄出去的,沒想到他工作那麼忙,不到一個月就給我們回信了!”作為向尤書記寫信的提議人,村第二生産小組長危金有抑制不住興奮,“我是全村第一戶搬進新房子的,真的想表達我們的感謝之情。”

  一紙落款時間為2014年12月16日的會議記錄,記載了當時的經過。

  當天晚上10點,同樣的會議室,一場由村黨支部書記鐘學富召集的村兩委、村民代表和部分黨員會議正在召開,會議主題是“關於我村今後發展趨勢的討論方案”。討論好今後村子發展的幾個産業方向後,大家不禁議起2013年7月尤權書記來村裏調研後的大變化,危金有提出給尤權書記寫信。“全體黨員一致同意,並説這份感謝其實就是全村人民的心聲。”記錄中如此寫道。

  “我們既是庫區、老區村,又是畬族村,尤書記回信中説,黨委、政府將會繼續關心支援我們這類村子的經濟發展、生態建設和民生改善,努力提高村民的收入水準,讓鄉親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這讓我們倍感振奮,更堅定了發展的信心。”鐘學富説。

  “接下來,我們要繼續把村裏的一些項目對接好,把養殖、茶葉、休閒旅遊等産業做好,讓村子更美,讓村民更富。”村主任雷昌忠暢談著村子的發展思路,“我們決不辜負尤權書記和各級黨委政府對我們的期望,把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有各方扶持,才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

  一放學回家,看見記者,7歲的小女孩李慧靈有些害羞。

  “那年冰雹災後你住在哪呢?”記者問她。

  “後面山邊的房子裏,又小又暗,住著有點害怕。”

  “現在住的房子是你們家新蓋的嗎?”

  “是啊,爸爸説我的房間已經在裝修了,比現在我和爸媽一起住的這間還要漂亮哩!”

  李慧靈的爸爸名叫李啟明,今年32歲,平時以在周邊集鎮趕圩賣菜為生。

  “那年冰雹災後,屋頂鋪上塑膠薄膜將就著住了一陣,後來村裏統一把舊房子拆遷了,我們就出去租房子,去年12月15日喬遷新居。有各方扶持,才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李啟明深有感觸。

  危清明一家目前還住在村部。“快了,端午節前就可搬進去,佔地104平方米,蓋了兩層半。外墻和這邊房子一樣,新著呢。”

  “松溪是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本身財力緊張,我們通過多種政策的捆綁使用,多渠道整合各方面資金,傾斜投入,打造招沙甲村的新村新貌。”朱仁秀表示。

  “單單平整新村42幢宅基地,就投了167萬元。不過,在縣鄉的支援下,我們每戶只要支付1萬元。”雷昌忠算起經濟賬,“不包括裝修,平均每戶需投入10萬餘元,但平均每戶能獲得舊房拆遷補貼近3萬元。此外,42戶新建戶列入省扶貧開發造福工程項目,每人可補助3000元。”

  “前不久,省移民開發局決定支援我們500多萬元,用於新建房屋的外立面改造以及部分基礎設施建設。此外,招沙甲村已被列入省第二批庫區移民避險解困扶持對象,(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爭取到補助資金200多萬元;也已被列入全省100家庫區旅遊鄉村,今年還要打造四星級美麗鄉村……”縣庫區移民開發局局長遊敏龍説。

  “有了好政策,富起來不是夢”

  村民危寶興7日剛有了女兒。30歲的他,2012年入黨,目前在城裏打工,每月有3000塊錢的收入。

  “我爸是種莊稼的好手,我出去打工也掙了些錢,不過去年老媽查出白血病,看病一下子花了幾十萬元,幸好有農村醫保。”危寶興對未來充滿信心,“困難是一時的,尤書記這麼關心我們,上級又有那麼多好政策,我們根據村裏的發展思路走,一定能克服困難。有了好政策,富起來不是夢。”

  “我們的發展思路就是‘四個一’:每人平均一畝茶、一畝竹、一畝藥材、一畝養殖,通過三年努力,實現每人平均增收4000元,再加上外出務工每人平均增收1000元,三年後,爭取實現每人平均純收入破萬元,趕上全縣平均水準。”鐘學富表示。

  危朝森今年想繼續擴大養蜂規模,並做好村裏的林下經濟。“我們是國家級生態村,有近萬畝的森林,發展林下經濟最好不過了。我要繼續牽頭帶領村民種好金線蓮、草珊瑚、鐵皮石斛等。”

  如今,他牽頭12家農戶承包200畝林地,目前已投入20多萬元,整好了100畝,3月就可下種。

  其他産業也在發展:新村舊村之間的120畝田,承包給他人養泥鰍;110畝茶山開了近半,開春就可種茶,不少村民要到茶廠打工學習技術;省民宗廳支援了毛竹擴鞭項目,今後將在增加毛竹山效益上下功夫;村裏有茶州水庫、大林坑萬畝原始森林、獅子岩神秘的懸棺等,是發展鄉村休閒遊得天獨厚的條件;春節後,村裏就派幾位年輕人去浙江景林畬族自治縣學習畬族文化民俗,打造畬族文化風情遊……

  在招沙甲村,一名名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日益凸顯,一位位村民的主動性積極性正被調動,一個個村産業的發展思路逐步落實。

  傍晚,記者一行在鳥鳴啁啾中離開招沙甲村,又見那座牌坊。牌坊背面,寫著“美好家園”四個大字,且另有一副對聯:“雲蒸霞蔚山光水色齊入畫,氣順人和風俗民情更淳漓。”鳳凰涅槃後的招沙甲村,正準備甩掉貧困村的帽子,朝著“百姓富、生態美”的路子大步前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