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IS從名不見經傳到震動世界僅1年 西方在擔憂中反思

  • 發佈時間:2015-07-01 07:33: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西方的炸彈壯大‘伊斯蘭國’?”2014年6月29日,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陌生組織宣佈建立“伊斯蘭國”(IS)。説這個組織陌生,是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很多國際大媒體在為該稱呼其為ISIS還是ISIL苦惱。甚至今年初,還有美國大媒體邀請專家就這個組織的正確譯名進行辯論。“建國”後,該組織的影響力急劇擴大,除去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持續掀起的血雨腥風,其在全世界招兵買馬的宣傳舉動令很多國家如臨大敵。去年8月至今,美國主導下的聯軍開始對這個極端組織進行轟炸,但成效並不明顯。如今亂局演變之迅速、應對之棘手已超出想像。

  有學者認為,IS的崛起標誌著一個新的“聖戰”時代的開始,IS有明確的目標,有固定“領土”,號召力之強令人吃驚。有預測稱,在“建國”一週年之際,IS可能在6月中旬開始的齋月期間發動更多攻勢。上周發生在三大洲三個國家的恐怖襲擊事件或許就是證明。“接下來的大戰場是歐洲”,德國政治學者梅斯奈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説,他們將掀起一股“獨狼攻擊”浪潮。

  從名不見經傳到震動世界

  “當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哈裏發政權宣佈成立一週年後,沒有什麼可祝賀的,除非你是IS。”美國全國廣播公司6月29日援引簡氏公司反恐專家亨曼的話説:“對IS來説,這是偉大的一年。在他們看來,這或許是最有利的形勢。”

  一年多前的6月10日,IS武裝分子攻佔伊拉克北部重鎮摩蘇爾。6月29日,即其穆斯林齋月的第一天,該組織領導人巴格達迪宣佈建立“伊斯蘭國”。之後,IS不僅擴張了“領土”,也擴大了隊伍,殺害數千平民,處決了很多記者和“異教徒”,並成功地將其恐怖日程表傳播到世界各地。

  事實上,IS並非一年前才出現,而是2004年由扎卡維建立的“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分離出來的。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使該國陷入無政府狀態。2011年美國完成從伊拉克撤軍,同年,西亞北非局勢動蕩。正是從這年開始,“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並不再滿足於充當分支。

  目前的形勢的確對IS有利。IS佔據約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覆蓋人口約1000萬。有統計稱,全球有17個國家的35個組織依附於IS。它在埃及、利比亞、沙特、葉門、阿爾及利亞和巴基斯坦擁有附屬機構。阿富汗一些武裝分子與塔利班決裂並在IS旗幟下戰鬥,高加索地區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眾多新“省份”。由於尼日利亞的“博科聖地”也希望加入IS,分析人士認為IS正式成立“西非省”只是時間問題。日前還有亞洲國家領導人警告説,IS有意將東南亞作為一個“省”納入“哈裏發國”。

  對於“建國”一週年,目前沒有看到IS有相關的重大紀念活動。但在上週五,法國、突尼西亞和科威特三國遭遇恐怖襲擊。這些襲擊發生在IS號召跟隨者“讓齋月成為異教徒的災難月”僅數天后,也發生在IS“建國”一週年前幾天。“炸彈,刺殺,飛車射擊,槍戰,處決,越獄”——IS日前倒是為紀念佔領摩蘇爾一週年發佈了視頻,上述情景在視頻中一一齣現。

  不過,在一些研究人員看來,IS不會在一週年之際無動於衷。美國戰爭研究所6月初的研究稱,IS可能會通過宣佈新的重大事件使去年的“建國”宣言相形見絀,也可能在齋月期間發動攻勢。該智庫稱,IS會用“驚人的”攻擊行動來強調其一年後仍存在且更強大的事實。該智庫提到,IS的海外行動可能會號召發動更多“獨狼”行動,散播宣傳資訊,甚至向一些國家派信使、間諜。

  “危險並非遙不可及,危險就在這裡”

  美國《時代》週刊日前刊文稱,軍事指揮官喜歡説“數量自有其優勢”,就是説更多低劣的武器或軍隊通常也能擊敗數量更少的精良武器或軍隊。鋻於本週一標誌著IS“建國”一週年,有必要提醒人們時間的消逝亦自有其影響。簡言之:持續存在就能産生影響力。

  在中東,據“美國之音”報道,敘利亞政府6月29日宣佈收復哈塞卡幾個由IS激進分子侵佔的區,但在北部其他地方,仍在持續的戰火迫使數以千計的平民離開家園。這是一個在敘利亞各地非常普遍的場景。

  在伊拉克,戰事仍在膠著。目前伊拉克處於分裂狀態,並陷入混亂中,政治、經濟和人道主義危機使得它需要幾十年來恢複元氣。

  在美國,最近幾週,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至少10名美國公民,他們涉嫌代表IS在美國本土搞各種襲擊行動。美國媒體稱,情報部門擔心7月4日國慶節會發生恐怖襲擊事件。

  在歐洲,除了防範襲擊外,搞清本國公民為什麼要投奔IS一直是一大關注點。以英國為例,英國電視四台眼下正在拍攝一部講述英國穆斯林選擇加入IS的電視劇,“試圖弄清楚為何一小部分英國出生的穆斯林想去敘利亞或者伊拉克生活,並且加入IS。”導演該劇的科斯明斯基以“為敏感事件解惑的絕佳紀錄和追蹤”而在英國業內享有口碑。

  在東南亞一些國家,最令政府頭痛的是屢禁不絕的極端組織宣傳。“危險並非遙不可及,危險就在這裡”,5月底召開的香格里拉對話年度會議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這樣警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政治學者胡逸山對《環球時報》説,在馬來西亞和印尼,IS的號召力十分強,社會邊緣分子、宗教狂熱分子很容易被吸引。兩國政府十分憂心,不時在機場和邊境攔截受IS感召出境的人。

  西方養虎為患?

  美國卡內基中東中心主任莉娜·哈提卜6月29日撰文稱,IS雖脫胎于“基地”組織,但它不僅僅是一個恐怖組織。IS生存和發展的戰略依賴幾個方面:對待敘利亞政權的實用主義態度,用控制和擴展領土作為統治當地人和吸引外國戰士的方式;借助意識形態和媒體控制人口、招募戰士、籌集資金;集權化的軍事戰略。

  倫敦智庫奎列姆基金會的專家拉素爾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從歐洲學界的視角看,IS崛起的整個過程在一定層面是伴隨歐洲社會矛盾加劇而發展的。“我們分析了很多他們去那裏戰鬥的原因,發現兩大主要怨氣。一個是如何融入社會,這受到失業、族群融合等影響。另一方面是對外交政策的不滿,他們通常更能從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所謂兄弟們身上找到認同感,而不是從自己在英國的家人或鄰居身上找到共鳴。”

  德國柏林政治學者梅斯奈爾對《環球時報》説,種種跡象顯示,IS正系統地通過走私難民的途徑進入歐盟。在歐洲,他們將掀起一股“獨狼攻擊”潮。在一定的規模後,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希望戰爭。他們也會向南亞和東南亞以及非洲南部進發,最終實現“大伊斯蘭帝國”的夢想。

  有報道稱,自去年8月決定空襲IS以來,美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軍事行動總費用已近30億美元。但IS的攻擊力基本上沒有減弱。根據簡氏公司的最新記錄,IS“建國”以來,它已發動3095次攻擊並造成6546名非軍事人員死亡。

  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認為,IS一年後更強大,與西方的戰略失敗有關。西方對“阿拉伯革命”的後果想得過於簡單,使這些國家仍處於混亂中;西方在對付IS上猶豫不決。

  “在中東,沒有輕鬆的選擇。”澳大利亞“對話”新聞網站稱,儘管IS崛起于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內亂,它現在的軍事力量和意識形態號召力卻對該地區的地緣政治産生著影響。儘管缺乏盟友,它受到其他勢力地緣政治野心的支撐。土耳其熱切期待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下臺,這讓IS受益。同樣,西方武裝巴沙爾的反對者也面臨尷尬境地,西方的決策者有些無所適從。在伊拉克,強化什葉派政府的控制又冒著進一步讓伊朗受益的風險。

  胡逸山對《環球時報》記者説,IS最大的獨特之處是,不再像之前的“基地”組織那樣在世界各地實施恐怖襲擊,而是佔領土地打仗,也不像阿富汗塔利班只是在一國境內活動。他還表示,從IS的發展壯大過程看,這是西方養虎為患最終導致西方及世界受害的典型例子,這是最大的教訓。

  事實上,即使智庫眾多的美國也很難説對IS有著深刻理解。就在今年3月,美國《大西洋月刊》刊文稱,IS來自何處?它想幹什麼?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卻容易讓人誤入歧途,似乎沒有幾位西方領導人知道答案。在過去一年,奧巴馬總統一會兒稱IS為“非伊斯蘭組織”,一會兒稱其為“基地”組織“預備梯隊”,這些説法反映出對這個組織認識上存在混亂。

  據美國《政治雜誌》報道,今年早些時候,高級情報官員詹姆斯·克拉伯曾對國會表示,IS僅是“地區威脅”。參聯會主席登普西也對IS可能對西方國家構成的威脅輕描淡寫。如今,美國情報部門開始重新評估IS。美國官員和反恐專家稱,最新事件可能成為奧巴馬對待IS戰略的轉捩點。【環球時報駐外特派、特約記者 宦翔 韓曉明 張朋輝 莊雪雅 紀雙城 青木 丁雨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