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鋪就發展新路
- 發佈時間:2015-07-01 01:31:49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近年來,貴州堅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正確處理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努力走出一條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生態美、百姓富有機統一,不同於東部、有別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獨特發展新路。
五大産業撐起“綠色經濟”
今年3月2日在北京召開的貴州大健康醫藥産業推進會上,現場集中簽約項目30個,投資總額達632.6億元。而貴州省此前已與相關企業就208個項目形成了合作意向,涉及總投資金額1777.1億元。
從2010年開始,貴州的産業發展路徑設計都與“綠”字緊密聯繫在一起。貴州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大力培育優勢産業,實現産業特色化、綠色化發展,加快構建有貴州特色的産業體系,為“綠色趕超”提供有力支撐。
加快推動生産方式綠色化,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在提升傳統産業的同時,著力發展環境友好型、生態友好型産業,重點培育大數據電子資訊産業、大健康醫藥養生産業、現代山地高效農業、文化旅遊、新型建築建材業“五大新興産業”,加快推進轉型發展,深入推進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淘汰落後産能,貴州的綠水青山正在變為金山銀山。
多措並舉擴大“綠色優勢”
羊年正月初七,節後上班的第一天,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省長陳敏爾就來到貴安新區馬場鎮川心村,與幹部群眾一起植樹,“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啟動了。按照計劃,到2017年貴州將完成造林綠化任務916萬畝,完成森林撫育和低産林改造300萬畝,輻射帶動1200萬畝,林業産業産值突破1200億元。到2020年實現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0%。
在大力植樹造林的同時,貴州還加強環境保護,實施了“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按計劃,到2017年貴陽市將實現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其餘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0%;工業廢水排放穩定達標率達到90%以上;地表水水質達標率達到90%以上,出省斷面水質達標率達100%。工業污染源廢氣排放穩定達標率要達到90%以上;全省空氣品質穩步改善,貴陽市環境空氣品質穩定保持在全國重點城市前列。這些目標措施確保了貴州對重點流域的治理和大氣污染的防治,做到不欠新賬、多還舊賬。
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貴州正在不斷擴大生態環境的“綠色優勢”。
狠抓民生增加“綠色福祉”
作為中國首批低碳試點的貴陽市,越來越多的市民已開始自覺崇尚低碳生活。在貴陽市碧海人家社區,通過將景觀燈改造成太陽能燈,使用電管家、節水閥對小區住戶進行節能減排改造,推行分類回收垃圾、綠色回收廢電池等措施,試點第一年減少碳排放170多噸。
目前,貴州省已在全省鋪開低碳城市、低碳産業試驗園、低碳社區、低碳商業、低碳産品等各類試點,引導城鄉居民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相關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産業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也正在形成。
在農村,貴州則結合“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活動,大力實施“六項小康計劃”,先後安排1500億元實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電、小康房、小康訊和小康寨建設。目前,已有16000多個創建點,覆蓋9000多個村,受益群眾達1500多萬人。農村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為農民調整産業結構、為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貴州始終堅持抓生態就是抓民生的理念,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綠色福祉”。圍繞群眾最關注的飲用水安全、空氣品質、重金屬和危險廢物等重點環境問題,大力構建環境安全、資源保障、人居環境“三個體系”,讓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
創新改革形成“綠色機制”
要守住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就必須靠機制的改革創新。2012年貴陽市率先在全國掛牌組建了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如果説過去生態文明建設是‘九龍治水’、相互‘掣肘’,那麼整合後的生態文明委就如同一支‘聯合艦隊’,職能加強了,協調容易了,環保執法也更有威懾力了。”貴陽市生態文明委副主任吳德剛表示。
像貴陽市一樣,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先試,貴州正在全省加快形成“綠色機制”。建立了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和資源使用及管理制度,對水、礦産、森林、山嶺、草原、荒地、濕地等自然資源,嚴格執行“保護者受益,利用者補償,污染者賠償”的制度。形成了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三大制度體系”,提升了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制度化水準。這些年,貴州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一些探索走在了全國前列。
堅持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相結合,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貴州正在把規劃扎紮實實落實到行動上,積極探索有貴州特色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應有貢獻。(記者呂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