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按質論價”保障奶農利益
- 發佈時間:2015-06-30 02:31:54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買天
眼下,一些地方又發生了“倒奶殺牛”的現象。
來自山東的一組數據顯示:山東生鮮乳收購價格從2014年3月開始持續走低,11月、12月急劇下滑。到今年第17周,山東牛奶平均價格為每公斤2.96元,同比下降30.84%,遠低於每公斤3.5元的綜合成本價。其中,小散戶和養殖小區受衝擊最為明顯,牛奶收購價最低到了每斤5毛錢。
用養牛戶自己的話説:“毫無盈利可言,這牛奶比礦泉水還便宜!錢沒賺到,還搭進去不少本錢。這牛是養還是不養?”
為什麼會出現“牛奶比礦泉水還便宜”的咄咄怪事?
一個原因是“企業+養殖場”的經營模式出現了中斷,即牛奶收購合同到期。在陜西榆林的蒙靖牧場,乳企在合同到期之後告知養殖戶,因原奶過剩不再續約。這讓養殖戶要麼將鮮奶低價賣給“奶販子”,要麼只能宰殺掉一部分牛,以此降低運營成本,好讓牧場經營下去,渡過眼下的難關。
另一個原因則是企業對奶源的收購標準提高了。在陜西、河北等地,不少乳業企業收奶品質標準被大幅提高了,原有的養殖模式達不到乳企提出的標準,導致有些養殖戶被迫賣牛退出市場。乳企給牧場的原奶價格降下來了,5個生鮮乳收購站因形勢不好退出市場。
表面上看,是因為生産關係的變化,導致了牛奶收購量的下滑,進而傳導至價格的下跌。但從深層次的原因來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我國養牛業、奶業的養殖、生産模式的落後,造成了整個産業基礎的薄弱和産業鏈的脆弱,市場終端的每一點變動,都會傳導至整個産業鏈,“受傷”最重的往往就是風險承受力弱的廣大養殖戶和中小農牧場。
由於中國奶業發展時間短,現代化奶業發展體系不夠完善,飼養成本高、單産水準低成為我國養牛業、奶業的顯著特徵,與國外發達的奶業相比,我們的綜合生産能力低下。
每一次市場波動,都是一次産業結構調整的契機。專家認為,應適當利用市場調節,淘汰部分落後産能。同時,加大對優勢産能的扶持力度,鼓勵地區內的小散戶進行自我整合,降低成本、提質增效,從而提升養殖戶的抗風險能力。
現在生鮮乳品質什麼樣,指標什麼樣,都是以乳品廠的檢驗結果為標準,奶農對定價、乳品品質話語權很小。而在紐西蘭、美國、澳大利亞等乳業發達國家,生乳收購大多都採用分級標準。
有專家認為,可借鑒歐美國家的做法,實行“按質論價、優質優價”的生乳收購制度,能有效引導奶農提高生乳品質、保障乳品安全。同時,可引導乳品加工企業申報其不同奶源的品質情況,根據生乳品質分級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奶源使用計劃,確保牛奶應收盡收,保護産業上游利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